四川南江:楊壩新居“三園”微建設 激發聚居點發展活力
楊壩新居系南江縣楊壩鎮赤衛村一社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新居以“微建設”為切入點,以盤活集體閑置資源為抓手,因地制宜推進“三園”(校園、樂園、菜園)建設,打造“敲得開門、說得上話、打得攏堆”的幸福新居,聚居點發展活力不斷激發。
建好“微菜園”留住鄉愁。靈活開拓田園。楊壩新居有165戶620人,其中95戶為鎮內其他7個村搬遷而來,在安置點無田無地。楊壩鎮統籌協調牛心寨集體資產管理公司復墾20畝聚居點周邊閑置土地,配套建設園區道路、灌溉用水管網、農家肥發酵池等,建成200塊生態“微菜園”,供聚居點搬遷農戶自種自食自售農作物?!凹w+農戶”管理。采取“首年免費承包試種,次年自主申請租賃”的運營模式,公司按1-5元/m2將“微菜園”租給129戶搬遷群眾,并為其免費提供農具和引水灌溉、農家肥等生產材料,適時提供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指導。出臺生態菜園管理規定,租賃收益的70%用于園區道路等基礎設施維護、30%用于擴大村集體經濟?!耙辉鲆粶p”提效。搬遷群眾通過在“微菜園”種植時令蔬菜,實現“菜籃子”自給自足,戶均年生活開支降低2000余元,有效化解搬遷戶“無地可種、買菜嫌貴”的最大心病。發動有意愿、有能力的搬遷戶擴大種植規模,由公司統購統銷,戶均年增收可達1500元以上,微菜園經濟讓搬遷群眾在新家園找回了“鄉愁”。
建強“微校園”凝聚人心。配齊硬件設施。整合聚居點4個閑置門市,建成幼兒早教中心、輔導園、圖書室、舞蹈室等,配備圖書、課桌、音響、益智玩具等教學工具,家門口的“幼兒園”為搬遷戶兒童提供上學便利。保障師資力量。新居校園整合童伴之家、青少年宮職能,由鎮團委和鎮九義校共同管理,制定出臺新居校園、教師管理制度,組建骨干教師、“童伴媽媽”和社會愛心人士代表等40余人的志愿輔導隊,為聚居點學生免費開展藝術培訓和作業輔導。優化教學結構。新居校園開設“假期輔導園”“快樂圖書館”“微菜園實踐基地”,通過舞蹈、繪畫、手工、勞動實踐等形式,靈活開展24期642人次教學活動。建成視頻連線系統,在外務工家長與子女實現視頻互通,有效解決“子女在家無人管、父母在外心難安”的問題。
建美“微樂園”傳承文脈。升級陣地功能。將聚居點原有單一活動陣地升級打造成綜合性活動陣地,建成休閑廣場、老年活動中心和日間照料中心等,配齊音響、桌椅、棋牌、床位、健身器材等,依托“民歌傳承中心”品牌,發動搬遷群眾積極參與文體活動。提升服務形象。新居樂園由楊壩鎮牛心寨集體資產管理公司統一管理,聘用專人負責樂園的清潔衛生、器具保管,安排專業人員指導活動開展、場地布置等,確保樂園環境干凈整潔,公共活動井然有序。改善群眾面貌。組建6支老年人太極拳隊、2支廣場舞隊、1支腰鼓隊,定期開展文娛活動,搬遷群眾活動方式升級為集兒童游樂、老年棋牌、文體活動、康復理療等于一體的多種休閑娛樂方式,搬遷群眾從農村“散居”轉變成社區“集居”生活習慣逐漸培育。
四川南江:楊壩新居“三園”微建設 激發聚居點發展活力
時間:2022-04-19 16:07:02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
楊壩新居系南江縣楊壩鎮赤衛村一社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新居以“微建設”為切入點,以盤活集體閑置資源為抓手,因地制宜推進“三園”(校園、樂園、菜園)建設,打造“敲得開門、說得上話、打得攏堆”的幸福新居,聚居點發展活力不斷激發。
建好“微菜園”留住鄉愁。靈活開拓田園。楊壩新居有165戶620人,其中95戶為鎮內其他7個村搬遷而來,在安置點無田無地。楊壩鎮統籌協調牛心寨集體資產管理公司復墾20畝聚居點周邊閑置土地,配套建設園區道路、灌溉用水管網、農家肥發酵池等,建成200塊生態“微菜園”,供聚居點搬遷農戶自種自食自售農作物?!凹w+農戶”管理。采取“首年免費承包試種,次年自主申請租賃”的運營模式,公司按1-5元/m2將“微菜園”租給129戶搬遷群眾,并為其免費提供農具和引水灌溉、農家肥等生產材料,適時提供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指導。出臺生態菜園管理規定,租賃收益的70%用于園區道路等基礎設施維護、30%用于擴大村集體經濟?!耙辉鲆粶p”提效。搬遷群眾通過在“微菜園”種植時令蔬菜,實現“菜籃子”自給自足,戶均年生活開支降低2000余元,有效化解搬遷戶“無地可種、買菜嫌貴”的最大心病。發動有意愿、有能力的搬遷戶擴大種植規模,由公司統購統銷,戶均年增收可達1500元以上,微菜園經濟讓搬遷群眾在新家園找回了“鄉愁”。
建強“微校園”凝聚人心。配齊硬件設施。整合聚居點4個閑置門市,建成幼兒早教中心、輔導園、圖書室、舞蹈室等,配備圖書、課桌、音響、益智玩具等教學工具,家門口的“幼兒園”為搬遷戶兒童提供上學便利。保障師資力量。新居校園整合童伴之家、青少年宮職能,由鎮團委和鎮九義校共同管理,制定出臺新居校園、教師管理制度,組建骨干教師、“童伴媽媽”和社會愛心人士代表等40余人的志愿輔導隊,為聚居點學生免費開展藝術培訓和作業輔導。優化教學結構。新居校園開設“假期輔導園”“快樂圖書館”“微菜園實踐基地”,通過舞蹈、繪畫、手工、勞動實踐等形式,靈活開展24期642人次教學活動。建成視頻連線系統,在外務工家長與子女實現視頻互通,有效解決“子女在家無人管、父母在外心難安”的問題。
建美“微樂園”傳承文脈。升級陣地功能。將聚居點原有單一活動陣地升級打造成綜合性活動陣地,建成休閑廣場、老年活動中心和日間照料中心等,配齊音響、桌椅、棋牌、床位、健身器材等,依托“民歌傳承中心”品牌,發動搬遷群眾積極參與文體活動。提升服務形象。新居樂園由楊壩鎮牛心寨集體資產管理公司統一管理,聘用專人負責樂園的清潔衛生、器具保管,安排專業人員指導活動開展、場地布置等,確保樂園環境干凈整潔,公共活動井然有序。改善群眾面貌。組建6支老年人太極拳隊、2支廣場舞隊、1支腰鼓隊,定期開展文娛活動,搬遷群眾活動方式升級為集兒童游樂、老年棋牌、文體活動、康復理療等于一體的多種休閑娛樂方式,搬遷群眾從農村“散居”轉變成社區“集居”生活習慣逐漸培育。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