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發翠:生活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
宋發翠正在田間勞作
走過山重水復,終將柳暗花明。
2017 年以前,是湖北省巴東縣"翠姐"最艱難的十年。還沒從愛女溺亡的悲痛中走出來,小兒子又被診斷為自閉癥,身為家中頂梁柱的丈夫腦卒中入院,罹患老年癡呆的婆婆不幸溺亡,接二連三的打擊沒有擊垮這個堅強的大姐,她依舊向陽而生,勇敢向前。
2017 年以后,卻成了"翠姐"備受眷顧的5年。當年,光伏電站在家門口落戶,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的關愛也在家里“生根”,"翠姐"成了一名光伏管理員,家里的柑橘、西瓜等土特產也有了銷路,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翠姐"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她把好心人的關懷刻在心里,寫在日記里,5年來從沒間斷。
"翠姐"實名宋發翠,今年47歲,是巴東縣宋家梁子村極其普遍的一位農民,"翠姐"是村里人對她的愛稱。
"生活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她用堅守照亮 "人生路 ",奏響了新時代農民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勵志成為鄉村振興主人的奮斗之歌。
"無論怎樣困難都不會放棄"
5月5日,沿著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上,我們來到東瀼口鎮宋家梁子村。上午 10點,太陽炙熱且光亮,在郁郁蔥蔥的橘園,宋發翠戴著草帽,揮動鋤頭,奮力勞作。
"我女兒出事的那年才9歲,如果她能活到現在,也24歲了,到了該成家的年紀。"宋發翠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訴說著對女兒的思念。
談及女兒不幸溺水身亡,宋發翠到現在仍自責不已。2007年暑假,宋發翠一人照顧著9歲的女兒張丹和3歲的大兒子張宇,忙得不可開交。
2007年8月12日中午,宋發翠做完午飯,像往常一樣呼喚女兒回家吃飯,喊了很多遍,也沒得到女兒的回應。"當時以為女兒和她同學在一起玩,后來在水塘里發現了一雙涼鞋,是我女兒的涼鞋,才發現女兒掉水里去了。"宋發翠的眼淚止不住往下掉。
“翠姐”采摘椪柑
這樣以淚洗面的日子過了一年多。 2009年,宋發翠又生下了小兒子宋秀煒,小兒子的到來讓宋發翠有了情感寄托,但小兒子一歲了還不能說話,這可把宋發翠急壞了,急忙帶小兒子到醫院檢查,卻被診斷為先天性自閉癥,這給了宋發翠一個晴天霹靂。
這樣的悲慘遭遇并沒有停歇。 2012年,宋發翠的丈夫張澤月突發腦卒中,在恩施州中心醫院治療了7個多月。在陪護丈夫的間隙,她帶著小兒子在醫院就診,醫生建議她帶小兒子到武漢兒童醫院去治療??蔀榱私o丈夫治病,宋發翠花光了所有積蓄,錯過了給兒子治病的最佳時機。
"你丈夫至少 3年不能干活!"拿到出院證明時,宋發翠哭著撥通了宋家梁子村原村支書宋發明的電話。"家里的‘頂梁柱’倒了,這該怎么辦?"宋發明一邊安慰著宋發翠,一邊爭取政策將她家納入了低保。
擦干眼淚,宋發翠毅然決定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最苦、最累的一年,宋發翠一邊照顧病夫患兒,一邊喂了3頭母豬、16頭生豬。無論怎樣困難,她都不曾想過放棄。喜歡寫日記的她,多次與巴東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劉波掏心窩子地說:“我們一家只要不給國家社會添堵是我最大的心愿。沒有黨的關懷,我們肯定過不上現在的幸福日子。想想從前,看看現在,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真是天天想唱支山歌給黨聽!”
"國網‘娘家人’帶來了新希望"
"只要有共產黨人在我們身旁,就覺得踏實安穩。"4月24日,在巴東縣2022年第一期道德講堂總堂活動中,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自編自導自演的情景劇《第二個太陽》,講述著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與宋發翠因光伏"結緣",幫扶宋發翠的感人故事。
清理光伏發電站旁的雜草
走進宋家梁子村光伏電站,一排排藍色的光伏板,因勤勞、細心的宋發翠定時清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如果長時間不清洗落在光伏板上的灰塵和鳥糞,會影響電站的發電量。 "宋發翠一邊清洗光伏板一邊介紹。
2016 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實施"國網陽光扶貧行動",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勇挑重擔,在全縣建起3個集中式光伏發電站和 118個村級光伏電站。2017年3月,宋家梁子村200千瓦光伏電站在全省率先并網發電,這給宋發翠貧困的家庭帶來希望。
"太陽出來喜洋洋,光伏板上放光芒,國網人員運維忙,個個都是能工匠。"這是宋發翠感恩日記本的一段順口溜。從2017年開始,宋發翠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她用朗朗上口、流露真情的順口溜,記錄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村干部和愛心人士幫助她家的點點滴滴。3月12日,縣國網公司、共青團與村民共同植樹那天,“翠姐”用心記下了當天的感受:“三月十二植樹節,園網共青來植樹。紅色馬甲把務服,滿身泥濘全不顧。臉蛋累的紅樸樸,整齊樹苗像隊伍。環境美化保水土,安置居民笑容露。國網恩情不辜負,齊頭并進共致富?!?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光福共產黨員幫助宋發翠采摘銷售柑橘
2018 年,村里通過公益性崗位,聘請 宋發翠為光伏電站管護員,每年為她發放 6000元工資。同年,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光福共產黨員服務隊又連續4年為宋發翠家爭取每年5000 元的 "救急難"援助項目,宋發翠自家產的椪柑、西瓜等農副產品也在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的幫助下銷售一空。
2019 年,宋發翠家脫貧??伤?自己"淋過雨",不忘為鄰里鄉親撐傘,她主動幫助村民銷售滯銷柑橘,主動讓出 4分熟地支持產業灌溉水池項目建設。
在宋發翠的精心管護下,2020年至2021 年,宋家梁子村光伏電站運行狀況和發電量位居全縣第一。自2017年建成發電以來,宋家梁子村光伏電站已累計發電114萬千瓦時,結算電費及光伏補貼115 萬元,連續在全縣評比名列前三名。
" 我們這里的光伏電站面積不是最大的,但發電量是全縣最高的,沒有她的精心管護,光伏電站收入也不會這么高,現在村里的14 個公益性崗位工資都是她管護的光伏電站發電所得。"說起宋發翠的愛崗敬業,宋家梁子村黨支部書記彭尚奇從不吝嗇夸贊。
"我要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
義務修村里公路那年,宋發翠小腿骨折,村干部幫助她在民政申請了 300元的醫藥費;女兒溺水那年,村干部到處幫忙尋人,處理喪事后又幫她家申請了低保;丈夫和小兒子都患疾病,村里又主動上門幫助辦理殘疾證……
從 2007年至2017年,宋發翠家雖接二連三地出現變故,但村里黨員干部的無私幫助,在她心里灑下了陽光。
在感恩日記本上記錄
感黨恩,跟黨走。2020年10月,宋發翠向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向幫助我的共產黨員們學習、看齊,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力所能及地去幫助更多的人。"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宋發翠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次深夜,“翠姐”激動不已地給巴東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劉波匯報心得:“參加全縣光伏發電表彰會,縣領導鼓勵我們要加油。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份子,感覺我們村作為脫貧村,任務更堅,擔子更重,我要和老百姓一起行動,好好干起來,回報我們的黨和國家?!?/p>
"翠姐不僅堅強樂觀,做事也很負責,也很有正能量,是個偉大的母親,也是一名優秀的婦女。"駐村第一書記王國洲夸贊著宋發翠。
2021年6月,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鄉村振興工作隊入駐宋家梁子村,宋發翠積極參加支部主題黨日、外出考察學習等各類活動,并積極為村里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建言獻策,勸導村民維護村級利益,協助村支"兩委"開展各項工作。在宋發翠的影響下,全村有 20多位村民遞交入黨申請書。
勤奮、吃苦、耐勞,這是村民們對宋發翠中肯的評價。如今,宋發翠的大兒子即將高中畢業,丈夫也能輕微干點體力活,宋發翠主動帶領其它公益性崗位的人員一起交流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心得,并開始發展 100多只土雞,外出學習土雞養殖技術,真正把自家的產業做大做強。
"沒有黨和政府,沒有國網人的幫扶,就沒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生活雖然給了我們很多痛苦 、磨難及挫折,但是我們一家人還是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懷一顆感恩之心,不辜負他人的善舉......" 宋發翠在日記本上留下了感恩勵志的"心靈雞湯":“村委把我們引導得好,相信我們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夢想一定能實現!”(供稿單位:巴東縣融媒體中心 巴東縣鄉村振興局)
宋發翠:生活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
時間:2022-05-09 17:00:09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 焦國斌 王祖滿 譚 琴
宋發翠正在田間勞作
走過山重水復,終將柳暗花明。
2017 年以前,是湖北省巴東縣"翠姐"最艱難的十年。還沒從愛女溺亡的悲痛中走出來,小兒子又被診斷為自閉癥,身為家中頂梁柱的丈夫腦卒中入院,罹患老年癡呆的婆婆不幸溺亡,接二連三的打擊沒有擊垮這個堅強的大姐,她依舊向陽而生,勇敢向前。
2017 年以后,卻成了"翠姐"備受眷顧的5年。當年,光伏電站在家門口落戶,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的關愛也在家里“生根”,"翠姐"成了一名光伏管理員,家里的柑橘、西瓜等土特產也有了銷路,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翠姐"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她把好心人的關懷刻在心里,寫在日記里,5年來從沒間斷。
"翠姐"實名宋發翠,今年47歲,是巴東縣宋家梁子村極其普遍的一位農民,"翠姐"是村里人對她的愛稱。
"生活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她用堅守照亮 "人生路 ",奏響了新時代農民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勵志成為鄉村振興主人的奮斗之歌。
"無論怎樣困難都不會放棄"
5月5日,沿著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上,我們來到東瀼口鎮宋家梁子村。上午 10點,太陽炙熱且光亮,在郁郁蔥蔥的橘園,宋發翠戴著草帽,揮動鋤頭,奮力勞作。
"我女兒出事的那年才9歲,如果她能活到現在,也24歲了,到了該成家的年紀。"宋發翠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訴說著對女兒的思念。
談及女兒不幸溺水身亡,宋發翠到現在仍自責不已。2007年暑假,宋發翠一人照顧著9歲的女兒張丹和3歲的大兒子張宇,忙得不可開交。
2007年8月12日中午,宋發翠做完午飯,像往常一樣呼喚女兒回家吃飯,喊了很多遍,也沒得到女兒的回應。"當時以為女兒和她同學在一起玩,后來在水塘里發現了一雙涼鞋,是我女兒的涼鞋,才發現女兒掉水里去了。"宋發翠的眼淚止不住往下掉。
“翠姐”采摘椪柑
這樣以淚洗面的日子過了一年多。 2009年,宋發翠又生下了小兒子宋秀煒,小兒子的到來讓宋發翠有了情感寄托,但小兒子一歲了還不能說話,這可把宋發翠急壞了,急忙帶小兒子到醫院檢查,卻被診斷為先天性自閉癥,這給了宋發翠一個晴天霹靂。
這樣的悲慘遭遇并沒有停歇。 2012年,宋發翠的丈夫張澤月突發腦卒中,在恩施州中心醫院治療了7個多月。在陪護丈夫的間隙,她帶著小兒子在醫院就診,醫生建議她帶小兒子到武漢兒童醫院去治療??蔀榱私o丈夫治病,宋發翠花光了所有積蓄,錯過了給兒子治病的最佳時機。
"你丈夫至少 3年不能干活!"拿到出院證明時,宋發翠哭著撥通了宋家梁子村原村支書宋發明的電話。"家里的‘頂梁柱’倒了,這該怎么辦?"宋發明一邊安慰著宋發翠,一邊爭取政策將她家納入了低保。
擦干眼淚,宋發翠毅然決定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最苦、最累的一年,宋發翠一邊照顧病夫患兒,一邊喂了3頭母豬、16頭生豬。無論怎樣困難,她都不曾想過放棄。喜歡寫日記的她,多次與巴東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劉波掏心窩子地說:“我們一家只要不給國家社會添堵是我最大的心愿。沒有黨的關懷,我們肯定過不上現在的幸福日子。想想從前,看看現在,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真是天天想唱支山歌給黨聽!”
"國網‘娘家人’帶來了新希望"
"只要有共產黨人在我們身旁,就覺得踏實安穩。"4月24日,在巴東縣2022年第一期道德講堂總堂活動中,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自編自導自演的情景劇《第二個太陽》,講述著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與宋發翠因光伏"結緣",幫扶宋發翠的感人故事。
清理光伏發電站旁的雜草
走進宋家梁子村光伏電站,一排排藍色的光伏板,因勤勞、細心的宋發翠定時清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如果長時間不清洗落在光伏板上的灰塵和鳥糞,會影響電站的發電量。 "宋發翠一邊清洗光伏板一邊介紹。
2016 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實施"國網陽光扶貧行動",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勇挑重擔,在全縣建起3個集中式光伏發電站和 118個村級光伏電站。2017年3月,宋家梁子村200千瓦光伏電站在全省率先并網發電,這給宋發翠貧困的家庭帶來希望。
"太陽出來喜洋洋,光伏板上放光芒,國網人員運維忙,個個都是能工匠。"這是宋發翠感恩日記本的一段順口溜。從2017年開始,宋發翠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她用朗朗上口、流露真情的順口溜,記錄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村干部和愛心人士幫助她家的點點滴滴。3月12日,縣國網公司、共青團與村民共同植樹那天,“翠姐”用心記下了當天的感受:“三月十二植樹節,園網共青來植樹。紅色馬甲把務服,滿身泥濘全不顧。臉蛋累的紅樸樸,整齊樹苗像隊伍。環境美化保水土,安置居民笑容露。國網恩情不辜負,齊頭并進共致富?!?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光福共產黨員幫助宋發翠采摘銷售柑橘
2018 年,村里通過公益性崗位,聘請 宋發翠為光伏電站管護員,每年為她發放 6000元工資。同年,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光福共產黨員服務隊又連續4年為宋發翠家爭取每年5000 元的 "救急難"援助項目,宋發翠自家產的椪柑、西瓜等農副產品也在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的幫助下銷售一空。
2019 年,宋發翠家脫貧??伤?自己"淋過雨",不忘為鄰里鄉親撐傘,她主動幫助村民銷售滯銷柑橘,主動讓出 4分熟地支持產業灌溉水池項目建設。
在宋發翠的精心管護下,2020年至2021 年,宋家梁子村光伏電站運行狀況和發電量位居全縣第一。自2017年建成發電以來,宋家梁子村光伏電站已累計發電114萬千瓦時,結算電費及光伏補貼115 萬元,連續在全縣評比名列前三名。
" 我們這里的光伏電站面積不是最大的,但發電量是全縣最高的,沒有她的精心管護,光伏電站收入也不會這么高,現在村里的14 個公益性崗位工資都是她管護的光伏電站發電所得。"說起宋發翠的愛崗敬業,宋家梁子村黨支部書記彭尚奇從不吝嗇夸贊。
"我要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
義務修村里公路那年,宋發翠小腿骨折,村干部幫助她在民政申請了 300元的醫藥費;女兒溺水那年,村干部到處幫忙尋人,處理喪事后又幫她家申請了低保;丈夫和小兒子都患疾病,村里又主動上門幫助辦理殘疾證……
從 2007年至2017年,宋發翠家雖接二連三地出現變故,但村里黨員干部的無私幫助,在她心里灑下了陽光。
在感恩日記本上記錄
感黨恩,跟黨走。2020年10月,宋發翠向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向幫助我的共產黨員們學習、看齊,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力所能及地去幫助更多的人。"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宋發翠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次深夜,“翠姐”激動不已地給巴東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劉波匯報心得:“參加全縣光伏發電表彰會,縣領導鼓勵我們要加油。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份子,感覺我們村作為脫貧村,任務更堅,擔子更重,我要和老百姓一起行動,好好干起來,回報我們的黨和國家?!?/p>
"翠姐不僅堅強樂觀,做事也很負責,也很有正能量,是個偉大的母親,也是一名優秀的婦女。"駐村第一書記王國洲夸贊著宋發翠。
2021年6月,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鄉村振興工作隊入駐宋家梁子村,宋發翠積極參加支部主題黨日、外出考察學習等各類活動,并積極為村里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建言獻策,勸導村民維護村級利益,協助村支"兩委"開展各項工作。在宋發翠的影響下,全村有 20多位村民遞交入黨申請書。
勤奮、吃苦、耐勞,這是村民們對宋發翠中肯的評價。如今,宋發翠的大兒子即將高中畢業,丈夫也能輕微干點體力活,宋發翠主動帶領其它公益性崗位的人員一起交流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心得,并開始發展 100多只土雞,外出學習土雞養殖技術,真正把自家的產業做大做強。
"沒有黨和政府,沒有國網人的幫扶,就沒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生活雖然給了我們很多痛苦 、磨難及挫折,但是我們一家人還是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懷一顆感恩之心,不辜負他人的善舉......" 宋發翠在日記本上留下了感恩勵志的"心靈雞湯":“村委把我們引導得好,相信我們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夢想一定能實現!”(供稿單位:巴東縣融媒體中心 巴東縣鄉村振興局)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