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村 打造浙川東西部協作金名片
鄉村振興示范村,是浙川東西部協作的重要載體,是打造浙川東西部協作五張“金名片”的重要平臺,是促進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的重要抓手。近期筆者參加浙江大學—巴中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專題班,深入到杭州市余杭區徑山村、恩施市硒茶小鎮等地調研,結合永康、平昌兩地實際,學習新經驗,思考新問題,謀劃新舉措。
一、建設老區鄉村示范村,是浙川東西部協作的重大職責
2021年我國人均GDP已達到1.25萬美元,百姓康養、度假需求快速增長,消費升級步伐明顯提速,大批創業創新團隊投身鄉村振興。如何在大巴山區、川陜革命老區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村,將紅色根脈、綠色生態與巴人文化資源變成發展優勢,是浙川東西部協作的時代課題。
老區干部群眾的積極支持,是示范村建設最可靠的基礎、最堅強的支柱。1932年12月紅四軍翻越大巴山進入川東北,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平昌佛頭山“擁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的標語,既宣示土地革命時期平昌人民的政治覺悟,也見證平昌人民的革命熱情。劉伯堅烈士被毛主席稱為“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中央紅軍長征后留在贛南堅持斗爭,突圍受傷被俘,就義前“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的詩句,以及給諸兒“繼續我未完成的光榮事業”的紅色家書,至今閃耀著革命者的鋼鐵意志和忠貞信仰。
完成脫貧攻堅后,老區干部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上高標準引項目、大手筆謀產業,志氣、朝氣、銳氣絲毫不遜于東部地區,這是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堅力量。今天,沒有當地百姓的支持,就沒有鄉村振興示范村項目超常規進展。
二、建設老區鄉村示范村,是浙川東西部協作的重點項目
新一輪浙川東西部協作實施以來,永康、平昌兩地重點謀劃推進3個示范村。從啟動實施的時間序列看,依次是2021年的金寶山、2022年的雙城村、2023年的磴子社區。從示范類型或亮點特色看,依次是茶旅融合、巴山民宿、數字鄉村。
1.金寶山—茶旅融合,巴食巴適。該示范村地處縣城南郊,上山15分鐘車程,核心資源是臺地山水茶園+巴食巴適休閑文化。主要用于茶園建設、茶葉管護、廠房建設、茶旅配套項目建設。核心區圍繞青牙湖水體,拓展茶舞人間,布局茶園餐廳。2021年啟動,建設周期是3年。項目利益聯結機制主要包括土地流轉收益、建設運營階段的工資性收入、周邊農戶經營性收入。
2.雙城村—巴山美村、父親原鄉。該示范村距離巴中高鐵站(在建)和平昌縣城均為20分鐘車程。核心資源是四川美術學院原院長羅中立的油畫《父親》原型所在地,巴山民宿“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唐詩文化意境。項目改造民房30余幢,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讓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療休養基地、研學(寫生)基地、父親節活動體驗基地。項目聘請華僑城集團作為策劃、建設、招商、運營顧問。項目建成運營后,村集體、村級慈善基金、村民收入按5:2:3分配。
3.磴子社區—數字鄉村、在水一方。磴子社區位于平昌縣白衣鎮西南部,距縣城45公里,面積8.4平方公里,有753戶2111人?,F有花椒園1561畝,紅心柚和柑橘園1100畝,磴子河繞場鎮流經3.2公里,S101沿線有300畝可用土地。在新一輪浙川東西部協作中,磴子社區與永康市古山鎮古山三村結對,已實施金線蓮試種、“萬企興萬村”等項目。磴子社區也是本輪司法部援派第一書記駐點服務村,2021年9月以來已打造法治大院,成立寶蓮種養殖合作社,與巴中監獄、達州監獄等簽訂“以購代扶”協議。2022年對接阿里巴巴“熱土計劃”,數字賦能鄉村振興,開展黨員管理“一件事”系統、功德銀行、電商物流驛站等項目合作。
從基礎和優勢看,一是干部創新意識強。金寶山、雙城等示范村都由平昌方面主導,更切合當地實際,有利于充分調動平昌干部的積極性創造性。二是基礎設施條件好。平昌縣城鄉路網、飲用水管網聯村入戶,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百姓獲得感較強,群眾對項目支持參與熱情較高。三是共建互補領域多。堅持“平昌所需、永康所能”,復制推廣東部地區發展理念和試點經驗,與平昌的實際相結合,消化吸收再創新。四是傳統文化氛圍濃。平昌所在的大巴山區是中國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巴蜀文化、巴渝文化和巴楚文化交匯之地,忠孝廉節傳統意識較為濃厚,文化自信心較強。
從困難短板和主要問題看,老區產業發展和村集體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農產品“品控”管理滯后,市場主體較少;外出黨員較多,流動黨員管理難;群眾公共文化活動場所明顯不足。
三、建設老區鄉村示范村,打造浙川東西部協作金名片
目標要求是,堅持系統謀劃、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堅持黨建引領、多方協作、數字賦能,集中政策、集中資源,實現黨建、經濟、文化、生態、治理等綜合示范,打造川陜革命老區數字鄉村最佳實踐點,實現“未來鄉村讓城市更向往”。
(一)發展現代農業。堅持機械化程度高、產品附加值高、從業人員學歷高、薪資高的“四高標準”,借力川渝高??蒲匈Y源,發展設施農業。開發林下經濟,促進鎮龍山瓦灰雞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展稻田(果園、桑園)認養及春耕、秋收等農事體驗活動。推動產業數字化,對接832平臺,加強品控溯源,推進國家地標產品標準體系建設。支持非遺技藝傳承和風干魚、熏肉、香腸等數字化展示,冷鏈物流支持川貨出川。
(二)壯大新型村集體經濟。借鑒義烏、安吉等地經驗,攜手司法部定點幫扶、阿里巴巴集團數字幫扶、農行金華市分行金融幫扶,探索“黨建引領+農民主體+財政資金+集體資源+農戶資產+工商資本”模式。要充實集體經濟股本。設立一定權重的生態資源股,均分給全體村民,并作為村民分紅依據;將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和省內對口幫扶資金、鄉賢和社會捐助資金列為資本股。要合理選擇投資項目。鼓勵發展資產型、資源型、服務型、公益型項目,謹慎進入市場充分競爭的終端項目。
(三)建設美麗鄉村。創建美麗庭院。鼓勵農戶美化自有庭院,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以獎代補,降低建管成本,實現村容整潔。創建“五星”家庭。對照自身修養、維護家庭、幫助他人、貢獻鄉村、為國效力等“五星”指標體系。深化場鎮環境整治。實施場鎮管線優化改造項目,游客接待中心賦能便民服務中心、村民食堂、衛生服務室、文體活動中心、避災救助點、志愿者服務點,老年活動中心。要加快服務數字化,賦能村級電商物流服務點,優化社區數字地圖,設置戶外旅游全景圖。
(四)打造生態文化品牌。建設標本館、百草園,豐富生態研學體驗。委托科研院校開展鄉村級生物多樣性調查,開展生物標本或影像資料有獎征集,提高中小學生保護生態意識。以大巴山區特有的中草藥為主,開發中小學生中草藥手工現磨香囊等研學項目。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每周發布示范村和鎮龍山森林公園空氣質量指數。支持演藝項目(活動)常態化祈福儀式物態化、地理標識柔態化。打造鄉村文化陣地、文化學習平臺、家風傳習基地,舉辦大年初一家庭全家福、新兵入伍壯行禮、村干部就職典禮。展示鄉賢人物榜,功德榜,打造榜樣示范陣地。支持發展翻山鉸子等演藝項目,實現定時、定點。支持開發鄉野游樂項目,促進農文旅融合項目有體量更有流量。
(五)培養人才第一資源。要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深化打造永康—平昌“村企發展聯盟”。適應老區創業就業需求,支持發展來料加工基地,培育本土市場主體。要挑選德才兼備的村支書作示范,選拔能人好人當帶頭人,要組織村支書“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促進思想統一、行動有力。重點用好堅守初心的原鄉人、感恩傳承的歸鄉人、休閑放飛的旅鄉人、創業創新的新鄉人。
(六)加快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黨員管理“一件事”系統和功德銀行。正向激勵與負面清單并舉,推廣義烏何斯路村“政治駕照”做法,堅持集中學習“八個一”機制和星級管理制度,以村黨支部為實施主體,一個自然年度為周期;12分為五星級,9分為三星級,低于7分的為一星級。建設法治公園和人大代表聯站,賦予學習培訓、制度宣傳、接待接訪、專題議事等功能。探索“戶聯碼”賦能“鄉村報事”、微心愿認領等機制,支持村級矛盾糾紛在線調解平臺建設。
(作者系永康市委常委,掛任平昌縣委常委、副縣長)
建設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村 打造浙川東西部協作金名片
時間:2022-08-23 15:06:01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楊文彪
鄉村振興示范村,是浙川東西部協作的重要載體,是打造浙川東西部協作五張“金名片”的重要平臺,是促進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的重要抓手。近期筆者參加浙江大學—巴中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專題班,深入到杭州市余杭區徑山村、恩施市硒茶小鎮等地調研,結合永康、平昌兩地實際,學習新經驗,思考新問題,謀劃新舉措。
一、建設老區鄉村示范村,是浙川東西部協作的重大職責
2021年我國人均GDP已達到1.25萬美元,百姓康養、度假需求快速增長,消費升級步伐明顯提速,大批創業創新團隊投身鄉村振興。如何在大巴山區、川陜革命老區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村,將紅色根脈、綠色生態與巴人文化資源變成發展優勢,是浙川東西部協作的時代課題。
老區干部群眾的積極支持,是示范村建設最可靠的基礎、最堅強的支柱。1932年12月紅四軍翻越大巴山進入川東北,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平昌佛頭山“擁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的標語,既宣示土地革命時期平昌人民的政治覺悟,也見證平昌人民的革命熱情。劉伯堅烈士被毛主席稱為“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中央紅軍長征后留在贛南堅持斗爭,突圍受傷被俘,就義前“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的詩句,以及給諸兒“繼續我未完成的光榮事業”的紅色家書,至今閃耀著革命者的鋼鐵意志和忠貞信仰。
完成脫貧攻堅后,老區干部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上高標準引項目、大手筆謀產業,志氣、朝氣、銳氣絲毫不遜于東部地區,這是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堅力量。今天,沒有當地百姓的支持,就沒有鄉村振興示范村項目超常規進展。
二、建設老區鄉村示范村,是浙川東西部協作的重點項目
新一輪浙川東西部協作實施以來,永康、平昌兩地重點謀劃推進3個示范村。從啟動實施的時間序列看,依次是2021年的金寶山、2022年的雙城村、2023年的磴子社區。從示范類型或亮點特色看,依次是茶旅融合、巴山民宿、數字鄉村。
1.金寶山—茶旅融合,巴食巴適。該示范村地處縣城南郊,上山15分鐘車程,核心資源是臺地山水茶園+巴食巴適休閑文化。主要用于茶園建設、茶葉管護、廠房建設、茶旅配套項目建設。核心區圍繞青牙湖水體,拓展茶舞人間,布局茶園餐廳。2021年啟動,建設周期是3年。項目利益聯結機制主要包括土地流轉收益、建設運營階段的工資性收入、周邊農戶經營性收入。
2.雙城村—巴山美村、父親原鄉。該示范村距離巴中高鐵站(在建)和平昌縣城均為20分鐘車程。核心資源是四川美術學院原院長羅中立的油畫《父親》原型所在地,巴山民宿“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唐詩文化意境。項目改造民房30余幢,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讓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療休養基地、研學(寫生)基地、父親節活動體驗基地。項目聘請華僑城集團作為策劃、建設、招商、運營顧問。項目建成運營后,村集體、村級慈善基金、村民收入按5:2:3分配。
3.磴子社區—數字鄉村、在水一方。磴子社區位于平昌縣白衣鎮西南部,距縣城45公里,面積8.4平方公里,有753戶2111人?,F有花椒園1561畝,紅心柚和柑橘園1100畝,磴子河繞場鎮流經3.2公里,S101沿線有300畝可用土地。在新一輪浙川東西部協作中,磴子社區與永康市古山鎮古山三村結對,已實施金線蓮試種、“萬企興萬村”等項目。磴子社區也是本輪司法部援派第一書記駐點服務村,2021年9月以來已打造法治大院,成立寶蓮種養殖合作社,與巴中監獄、達州監獄等簽訂“以購代扶”協議。2022年對接阿里巴巴“熱土計劃”,數字賦能鄉村振興,開展黨員管理“一件事”系統、功德銀行、電商物流驛站等項目合作。
從基礎和優勢看,一是干部創新意識強。金寶山、雙城等示范村都由平昌方面主導,更切合當地實際,有利于充分調動平昌干部的積極性創造性。二是基礎設施條件好。平昌縣城鄉路網、飲用水管網聯村入戶,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百姓獲得感較強,群眾對項目支持參與熱情較高。三是共建互補領域多。堅持“平昌所需、永康所能”,復制推廣東部地區發展理念和試點經驗,與平昌的實際相結合,消化吸收再創新。四是傳統文化氛圍濃。平昌所在的大巴山區是中國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巴蜀文化、巴渝文化和巴楚文化交匯之地,忠孝廉節傳統意識較為濃厚,文化自信心較強。
從困難短板和主要問題看,老區產業發展和村集體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農產品“品控”管理滯后,市場主體較少;外出黨員較多,流動黨員管理難;群眾公共文化活動場所明顯不足。
三、建設老區鄉村示范村,打造浙川東西部協作金名片
目標要求是,堅持系統謀劃、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堅持黨建引領、多方協作、數字賦能,集中政策、集中資源,實現黨建、經濟、文化、生態、治理等綜合示范,打造川陜革命老區數字鄉村最佳實踐點,實現“未來鄉村讓城市更向往”。
(一)發展現代農業。堅持機械化程度高、產品附加值高、從業人員學歷高、薪資高的“四高標準”,借力川渝高??蒲匈Y源,發展設施農業。開發林下經濟,促進鎮龍山瓦灰雞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展稻田(果園、桑園)認養及春耕、秋收等農事體驗活動。推動產業數字化,對接832平臺,加強品控溯源,推進國家地標產品標準體系建設。支持非遺技藝傳承和風干魚、熏肉、香腸等數字化展示,冷鏈物流支持川貨出川。
(二)壯大新型村集體經濟。借鑒義烏、安吉等地經驗,攜手司法部定點幫扶、阿里巴巴集團數字幫扶、農行金華市分行金融幫扶,探索“黨建引領+農民主體+財政資金+集體資源+農戶資產+工商資本”模式。要充實集體經濟股本。設立一定權重的生態資源股,均分給全體村民,并作為村民分紅依據;將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和省內對口幫扶資金、鄉賢和社會捐助資金列為資本股。要合理選擇投資項目。鼓勵發展資產型、資源型、服務型、公益型項目,謹慎進入市場充分競爭的終端項目。
(三)建設美麗鄉村。創建美麗庭院。鼓勵農戶美化自有庭院,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以獎代補,降低建管成本,實現村容整潔。創建“五星”家庭。對照自身修養、維護家庭、幫助他人、貢獻鄉村、為國效力等“五星”指標體系。深化場鎮環境整治。實施場鎮管線優化改造項目,游客接待中心賦能便民服務中心、村民食堂、衛生服務室、文體活動中心、避災救助點、志愿者服務點,老年活動中心。要加快服務數字化,賦能村級電商物流服務點,優化社區數字地圖,設置戶外旅游全景圖。
(四)打造生態文化品牌。建設標本館、百草園,豐富生態研學體驗。委托科研院校開展鄉村級生物多樣性調查,開展生物標本或影像資料有獎征集,提高中小學生保護生態意識。以大巴山區特有的中草藥為主,開發中小學生中草藥手工現磨香囊等研學項目。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每周發布示范村和鎮龍山森林公園空氣質量指數。支持演藝項目(活動)常態化祈福儀式物態化、地理標識柔態化。打造鄉村文化陣地、文化學習平臺、家風傳習基地,舉辦大年初一家庭全家福、新兵入伍壯行禮、村干部就職典禮。展示鄉賢人物榜,功德榜,打造榜樣示范陣地。支持發展翻山鉸子等演藝項目,實現定時、定點。支持開發鄉野游樂項目,促進農文旅融合項目有體量更有流量。
(五)培養人才第一資源。要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深化打造永康—平昌“村企發展聯盟”。適應老區創業就業需求,支持發展來料加工基地,培育本土市場主體。要挑選德才兼備的村支書作示范,選拔能人好人當帶頭人,要組織村支書“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促進思想統一、行動有力。重點用好堅守初心的原鄉人、感恩傳承的歸鄉人、休閑放飛的旅鄉人、創業創新的新鄉人。
(六)加快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黨員管理“一件事”系統和功德銀行。正向激勵與負面清單并舉,推廣義烏何斯路村“政治駕照”做法,堅持集中學習“八個一”機制和星級管理制度,以村黨支部為實施主體,一個自然年度為周期;12分為五星級,9分為三星級,低于7分的為一星級。建設法治公園和人大代表聯站,賦予學習培訓、制度宣傳、接待接訪、專題議事等功能。探索“戶聯碼”賦能“鄉村報事”、微心愿認領等機制,支持村級矛盾糾紛在線調解平臺建設。
(作者系永康市委常委,掛任平昌縣委常委、副縣長)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