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g id="levzo"></big>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四川通江:夯實民生保障底板 守牢防止返貧底線

      時間:2022-11-02 16:03:32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作者:蒲東海 高菲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西部協作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監測對象和特殊困難群體,采取“政府推動+協作幫扶+社會助力”方式,統籌協作結余資金和社會捐贈資金600萬元,推出困難救助、教育、醫療、助殘、就業幫扶政策,發起“浙川協作守望行動”,因戶、因人、因癥定制幫扶措施,量身實施特別關愛,幫助他們擺脫困境,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一、“一戶一案”,差異化扶弱助困。分類救助。對因意外事故、重大疾病,在享受國家醫保、大病保險等各類政策補助和其他資助后,家庭剛性支出依然較大、經濟負擔過重的,年度自付醫療費用超過0.3萬元“警戒線”的部分,按照60%、70%、80%比例分段累計、階梯資助。針對突發重大疾病、勞動力意外身故和因災導致基本保障住房發生倒損的監測戶,分別給予0.5萬元或1萬元的定額救助。救助期前置到納入監測對象前6個月,申請期限不超過消除風險后3個月,確保幫到急處,救到難處。點式幫扶。動員浙川社會力量、培育本地義工團隊、組織志愿者采取入戶走訪、實地調查、外圍論證等多種方式,了解監測對象等現實困難,收集“微心愿”,一戶一臺賬建立“物資需求、幫辦代辦、政策幫扶”等“心愿菜單”。遵循“群眾急需,協會所能”的原則,結合監測風險類型,篩選部分合理心愿,制定幫扶方案,落實幫扶措施,解決監測戶所急所盼。專責管理。委托基金管理專業機構具體實施,嚴格本人申請、調查核算、張榜公示、審批備案、兌現到戶流程和專人管理、專賬核算、定期抽查復核,全過程接受審計、財政和社會監督,確保每一筆善款用在刀刃上。聯合浙江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募集社會捐贈資金,實施“浙川協作守望行動”,并對義工機構、志愿者團隊開展專項扶困培訓,給予工作經費支持,增強公益熱情和助困動力。

      二、“一生一策”,個性化愛心助學。量身制定關愛措施。學前教育至高中階段困難學生每學期1000元到2000元定額補助,設立孤兒和無勞動力家庭特殊困難學生特困助學金,在定額補助外再一次性補助3000元。針對不同家庭環境、個性愛好、困難和現實需求,由學校和班主任共同為困難家庭學生“一生一策”量身定制節日慰問、生活補貼、交通補貼、研學和心理咨詢等幫扶方案,讓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精心設置激勵辦法。堅持扶困與扶志相結合,鼓勵孩子奮發圖強、積極上進,努力用奮斗改變現狀。設立縣內就讀的義務教育階段3至9年級和高中階段品學兼優的學生獎學金,每學期給予600到1000元的獎勵。積極推動東西部學校聯誼、家庭結對,組織開展研學活動,讓品學兼優的孩子“走出去”開闊眼界、拓寬視野。真情開展“心靈”呵護。聯合浙江省蘭溪市心理健康機構,合作成立東西部協作教育幫扶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培樹心理健康服務骨干教師,完善學校心理咨詢室設備,建立知識普及、心理測試、團體輔導、危機干預“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對特殊困難家庭孩子開展心理干預和心理輔導,促進身心健康,幫助582名監測戶家庭學生走出困境。

      三、“一患一護”,無憂化送醫減負。免費篩查應查盡查。動員基層干部對監測戶家庭疑似精神障礙患者定期、全覆蓋排查,逐一登記造冊,組織專家進行拉網式免費篩查,根據病情輕重建立醫療專檔,進行分類施治,已建立專檔134人。分類管理應治盡治。整合鄉村醫衛人員,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208個,定期或不定期對輕癥患者和出院康復患者開展上門隨訪和用藥指導,每年開展一次免費健康體檢,防止復發。對符合住院指征、影響家庭勞動力就業、返貧風險較高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動員送到定點醫院“全托管”進行免費治療,解放家庭勞動力。定點治療??畋U?。按照“免住院醫療費、免生活費、零負擔”和“先治療、先墊費,后結算、后報銷”原則,選定民勝中心衛生院(一級甲等)作為東西部協作醫療幫扶定點醫院,為患者提供便捷醫療和康復服務。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40萬元,定點醫院在現行政策報銷后,給予患者每人每天住院費40元、生活費15元補助。目前,全托治療重癥患者20名,為19個家庭減輕醫療護理負擔。

      四、“一幫一帶”,自強式公益助殘。提高補助標準。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00萬元,疊加現行政策,監測戶中殘疾人每人每月增加救助資金45元,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及三四級精神、智力殘疾人,每人每年再一次性給予1500元困難補助。實施關愛行動。依托有條件的日間照料中心、托養中心、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和企業等,整合基層服務資源建立“殘疾人之家”16個,常態化為殘疾人提供就業、照護、康復、文體等便利服務。提升殘疾人康復中心硬件水平,通過購買社會服務,聘請專業康復機構一對一開展智障、孤獨癥以及腦癱患兒綜合治療和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訓練,免費為康復殘疾家庭護理成員提供住宿。目前已累計投入90萬元,為75名0—12歲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提供免費康復治療服務。助力自強發展。借助“壁州創谷”電商平臺、社區愛心超市和殘疾人產品銷售集散中心,展銷殘疾人家庭農特產品,按照營銷情況給予幫扶平臺補貼,年銷售額突破150萬元。

      五、“一人一業”,多樣化穩崗助業。轉移就業補助一批。依托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務工能人、域外勞務基地、公共服務機構,幫助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到浙江及其他東部省份城市轉移就業,對穩定就業并繳納社保的,按照6—11個月和12個月以上兩個類別三個等次給予一次性生活補助或創業補貼。公益崗位安置一批。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40余萬元,新增公益性崗位125個,對弱勞動力、半勞動力、無法外出務工和有勞動力的“零就業”監測戶,優先安置公益性崗位,按每月不低于300元標準給予崗位補貼。自主創業扶持一批。鼓勵監測戶利用自身資源優勢自主創業,對首次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并正常運營6個月以上的,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1萬元。對發展“小店經濟”“地攤經濟”“夜市經濟”等新型個體經濟3個月以上的,給予一次性靈活就業補貼1500元。盤活閑置資產,租賃街道旺鋪,在城區建設“幫幫店”總店,在鄉鎮建設5個分店,安置監測戶和脫貧戶就業人員不少于總就業人數70%,凈利潤收益用于幫扶監測戶和脫貧戶不少于70%。

      (供稿單位:四川省巴中市鄉村振興局)

      0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
      標簽資訊播報    
      資訊播報

      四川通江:夯實民生保障底板 守牢防止返貧底線

      時間:2022-11-02 16:03:32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蒲東海 高菲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西部協作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監測對象和特殊困難群體,采取“政府推動+協作幫扶+社會助力”方式,統籌協作結余資金和社會捐贈資金600萬元,推出困難救助、教育、醫療、助殘、就業幫扶政策,發起“浙川協作守望行動”,因戶、因人、因癥定制幫扶措施,量身實施特別關愛,幫助他們擺脫困境,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一、“一戶一案”,差異化扶弱助困。分類救助。對因意外事故、重大疾病,在享受國家醫保、大病保險等各類政策補助和其他資助后,家庭剛性支出依然較大、經濟負擔過重的,年度自付醫療費用超過0.3萬元“警戒線”的部分,按照60%、70%、80%比例分段累計、階梯資助。針對突發重大疾病、勞動力意外身故和因災導致基本保障住房發生倒損的監測戶,分別給予0.5萬元或1萬元的定額救助。救助期前置到納入監測對象前6個月,申請期限不超過消除風險后3個月,確保幫到急處,救到難處。點式幫扶。動員浙川社會力量、培育本地義工團隊、組織志愿者采取入戶走訪、實地調查、外圍論證等多種方式,了解監測對象等現實困難,收集“微心愿”,一戶一臺賬建立“物資需求、幫辦代辦、政策幫扶”等“心愿菜單”。遵循“群眾急需,協會所能”的原則,結合監測風險類型,篩選部分合理心愿,制定幫扶方案,落實幫扶措施,解決監測戶所急所盼。專責管理。委托基金管理專業機構具體實施,嚴格本人申請、調查核算、張榜公示、審批備案、兌現到戶流程和專人管理、專賬核算、定期抽查復核,全過程接受審計、財政和社會監督,確保每一筆善款用在刀刃上。聯合浙江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募集社會捐贈資金,實施“浙川協作守望行動”,并對義工機構、志愿者團隊開展專項扶困培訓,給予工作經費支持,增強公益熱情和助困動力。

      二、“一生一策”,個性化愛心助學。量身制定關愛措施。學前教育至高中階段困難學生每學期1000元到2000元定額補助,設立孤兒和無勞動力家庭特殊困難學生特困助學金,在定額補助外再一次性補助3000元。針對不同家庭環境、個性愛好、困難和現實需求,由學校和班主任共同為困難家庭學生“一生一策”量身定制節日慰問、生活補貼、交通補貼、研學和心理咨詢等幫扶方案,讓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精心設置激勵辦法。堅持扶困與扶志相結合,鼓勵孩子奮發圖強、積極上進,努力用奮斗改變現狀。設立縣內就讀的義務教育階段3至9年級和高中階段品學兼優的學生獎學金,每學期給予600到1000元的獎勵。積極推動東西部學校聯誼、家庭結對,組織開展研學活動,讓品學兼優的孩子“走出去”開闊眼界、拓寬視野。真情開展“心靈”呵護。聯合浙江省蘭溪市心理健康機構,合作成立東西部協作教育幫扶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培樹心理健康服務骨干教師,完善學校心理咨詢室設備,建立知識普及、心理測試、團體輔導、危機干預“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對特殊困難家庭孩子開展心理干預和心理輔導,促進身心健康,幫助582名監測戶家庭學生走出困境。

      三、“一患一護”,無憂化送醫減負。免費篩查應查盡查。動員基層干部對監測戶家庭疑似精神障礙患者定期、全覆蓋排查,逐一登記造冊,組織專家進行拉網式免費篩查,根據病情輕重建立醫療專檔,進行分類施治,已建立專檔134人。分類管理應治盡治。整合鄉村醫衛人員,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208個,定期或不定期對輕癥患者和出院康復患者開展上門隨訪和用藥指導,每年開展一次免費健康體檢,防止復發。對符合住院指征、影響家庭勞動力就業、返貧風險較高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動員送到定點醫院“全托管”進行免費治療,解放家庭勞動力。定點治療??畋U?。按照“免住院醫療費、免生活費、零負擔”和“先治療、先墊費,后結算、后報銷”原則,選定民勝中心衛生院(一級甲等)作為東西部協作醫療幫扶定點醫院,為患者提供便捷醫療和康復服務。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40萬元,定點醫院在現行政策報銷后,給予患者每人每天住院費40元、生活費15元補助。目前,全托治療重癥患者20名,為19個家庭減輕醫療護理負擔。

      四、“一幫一帶”,自強式公益助殘。提高補助標準。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00萬元,疊加現行政策,監測戶中殘疾人每人每月增加救助資金45元,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及三四級精神、智力殘疾人,每人每年再一次性給予1500元困難補助。實施關愛行動。依托有條件的日間照料中心、托養中心、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和企業等,整合基層服務資源建立“殘疾人之家”16個,常態化為殘疾人提供就業、照護、康復、文體等便利服務。提升殘疾人康復中心硬件水平,通過購買社會服務,聘請專業康復機構一對一開展智障、孤獨癥以及腦癱患兒綜合治療和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訓練,免費為康復殘疾家庭護理成員提供住宿。目前已累計投入90萬元,為75名0—12歲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提供免費康復治療服務。助力自強發展。借助“壁州創谷”電商平臺、社區愛心超市和殘疾人產品銷售集散中心,展銷殘疾人家庭農特產品,按照營銷情況給予幫扶平臺補貼,年銷售額突破150萬元。

      五、“一人一業”,多樣化穩崗助業。轉移就業補助一批。依托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務工能人、域外勞務基地、公共服務機構,幫助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到浙江及其他東部省份城市轉移就業,對穩定就業并繳納社保的,按照6—11個月和12個月以上兩個類別三個等次給予一次性生活補助或創業補貼。公益崗位安置一批。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40余萬元,新增公益性崗位125個,對弱勞動力、半勞動力、無法外出務工和有勞動力的“零就業”監測戶,優先安置公益性崗位,按每月不低于300元標準給予崗位補貼。自主創業扶持一批。鼓勵監測戶利用自身資源優勢自主創業,對首次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并正常運營6個月以上的,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1萬元。對發展“小店經濟”“地攤經濟”“夜市經濟”等新型個體經濟3個月以上的,給予一次性靈活就業補貼1500元。盤活閑置資產,租賃街道旺鋪,在城區建設“幫幫店”總店,在鄉鎮建設5個分店,安置監測戶和脫貧戶就業人員不少于總就業人數70%,凈利潤收益用于幫扶監測戶和脫貧戶不少于70%。

      (供稿單位:四川省巴中市鄉村振興局)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專題專欄
      聯系我們|網站介紹|管理團隊|歡迎投稿|雜志訂閱|網站聲明|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雜志社 版權所有:中國鄉村振興網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共濟大廈12層 郵編:100028 投訴電話:(010)84297683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在线播放
      1. <big id="levzo"></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