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g id="levzo"></big>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劉志杰:聚焦核心技術攻關,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3-01-14 08:58:09來源:農民日報作者:劉志杰

      黨的二十大強調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只有實現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農業發展后勁才更足,“第一動力”勢能才更強,戰略支撐才更穩。當前,山西省正處在同步推進“產業轉型、數字轉型”的重要時期,更要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科技創新賦能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錨定攻關目標快出成果。要瞄準解決關鍵技術卡點、產業升級痛點、鄉村建設堵點,力爭攻克一批制約山西省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突出主攻方向,廣泛征集發布現代種業、有機旱作、智能裝備、精深加工、綠色發展5張清單46項農業農村產業發展重大技術需求,為科技攻關指明方向。組織編制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方案,部署在農機裝備、綠色高效種養、特優農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開展攻關攻堅,靶向解決短板弱項,做到產業有所求、技術有所應。

      打造創新高地,重新架構管理體系,一體化推動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太谷國家科創中心建設,要充分發揮其“龍頭”“旗手”作用,加快有機旱作、功能農業、雜糧分子育種等等科研平臺建設,力爭在以雜糧為重點的功能農業、功能食品上取得重要突破。發揮山西農業大學和山西省現代產業技術體系作用,力爭在耕地地力提升、雜糧基因編輯等基礎性原創性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發揮骨干創新主體引領支撐作用,力爭在種業攻關、智能農機裝備研發、綠色高效種養技術集成上,拿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同時,要設立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專項經費,在經費投入、用地保障、金融信貸等方面給予保障,幫助解決諸如種質資源收集、成果試驗示范、應用場景打造等方面的諸多具體問題。

      聚焦成果轉化多出產品。要持續推動相關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特優農產品。加強新品種培育。要開展全方位育種聯合攻關,創制優質專用小麥、耐旱抗病玉米、釀造高粱、加工專用型馬鈴薯等突破性的新品種,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門化肉牛、肉羊新品種,促進山西省主要農作物、畜禽品種更新換代,滿足多元化生產用種需求。加強農機裝備研用。研制丘陵山區先進適用小型農機,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提升丘陵山區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研制大豆玉米帶狀種植智能收獲等特色專用農機,適應新的種植模式需求。加快大數據、智能控制等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上的應用,提升山西省物質裝備智能化水平。加強綠色技術供給。研制生產新型飼料蛋白原料,推進豆粕替代,保障飼料原料有效供給。研制農作物秸稈快速腐熟劑,降低病蟲害發生率,提高秸稈肥料化利用效果。研究規?;B殖場減排調控技術,研制養殖場環境控制智能化設備,減少廢棄物產生量,促進規模養殖低碳減排。

      緊扣產業需求早出效益。要持續推動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集成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打好山西特色優勢牌、有機旱作牌、加工轉化牌。要在提升農產品品質上下功夫,堅持科研與生產、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實施農產品質量全程控制,促進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包裝標識等全流程標準化,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科技賦能“有機旱作·晉品”,孕育品質更加出色的特色農產品。要在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下功夫,開展中低產田地力快速提升與定向培育,解決中低產田鹽堿、干旱、瘠薄等突出問題,提高耕地質量等級,支撐農業豐產穩產。集成推廣抗旱健康土壤構建、水資源高效利用、藝機一體智能化、綠色覆蓋減膜、生物防治減藥等有機旱作技術,推進化肥農藥替代、深度節水控水、廢棄物循環利用,破解資源約束,增強有機旱作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要在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上下功夫,聚焦十大產業集群建設發展,在工藝研發、精深加工、流通服務上注入更多科技能量,攻關雜糧加工抗氧化、新型植物蛋白制品加工等技術,挖掘農產品潛在功能價值,延長加工產業鏈條,實現多級轉化增值。

      錘煉科技大軍多出人才。人才是農業科技創新第一資源,要在攻關實踐中培養一批梯次合理的科技人才。聚焦農業特優戰略,重塑17個“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省級產業技術體系,凝聚起支撐全產業鏈發展的科技戰略“頭雁”力量。要堅持引育并重,在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優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及科技計劃實施中,引進一批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培養一支高水平科研骨干隊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牽頭承擔攻關項目,爭取更多領軍人才進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尤其是要壯大推廣骨干力量,出臺《關于全省農技農經農機“三支隊伍”改革指導意見》,市縣規范設置機構、鄉鎮設置農技專崗,強化公益服務屬性。要持續深化“三支隊伍”改革,努力構建有機銜接行政事權、有力承接上級要求、有效對接市場需求、有為服務三農全局的農技推廣體系。開展公費農科生培養,實施農技推廣特聘計劃,專家團隊、項目工隊、營銷戰隊“三隊包聯”服務,以系統思維打通服務力量,培養全科專業技術人才。要培育市場化科技服務力量,引導各類企業和市場主體根據自身特點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探索推廣“因產定制”“技術托管”等新型服務模式。

      培育應用主體力量,要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鎖定培訓率、持證率、從業率、增收率,充分發揮“田秀才”“土專家”在現代科技和傳統技法融合中的引領和獨特作用,分層分類分模塊開展全產業鏈培訓,培養一批種養能手和產業能人,推動“培訓持證一體、產業就業融合、增效增收同步”。山西省投入1億元布局15個試點縣,實施高性能農機、高標準農田、高素質持證農民“機田證”一體化項目,打造農業工程師隊伍,推動“人地機”融合發展,以人的素質能力提升帶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

      創新管理機制爭出活力。農業科技創新具有公益性、戰略性、長期性特征,需要一套運行高效、導向鮮明、活力迸發的體制機制作保障。建立攻關組織機制。要采取組織領導、技術責任“雙線并行”,實施“揭榜掛帥、賽馬爭先”等相關制度,明確專項專攻要求,遴選好項目帶頭人單位和負責人,集中核心優勢團隊攻關。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要建立農業科技重大原創成果獎勵機制、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機制、創新創業援助機制,落實增值服務合理取酬相關政策,對有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人員,在農牧漁業豐收獎評選、職稱晉升、評先評優等方面予以傾斜。健全績效評價機制。要以技術創新度、產業關聯度、發展貢獻度為導向,以技術適配度、農民接受度、市場認可度為指標,對前沿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應用核心技術等不同類型科技創新活動,實行分級分類評價。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山西將以“農業科技一體化、研發應用一體化、科技經濟一體化”為方向,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應用水平,以高水平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有力支撐。(作者系山西省委農辦主任,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

      0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朱峰
      標簽學習園地    
      高端視點

      劉志杰:聚焦核心技術攻關,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3-01-14 08:58:0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劉志杰

      黨的二十大強調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只有實現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農業發展后勁才更足,“第一動力”勢能才更強,戰略支撐才更穩。當前,山西省正處在同步推進“產業轉型、數字轉型”的重要時期,更要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科技創新賦能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錨定攻關目標快出成果。要瞄準解決關鍵技術卡點、產業升級痛點、鄉村建設堵點,力爭攻克一批制約山西省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突出主攻方向,廣泛征集發布現代種業、有機旱作、智能裝備、精深加工、綠色發展5張清單46項農業農村產業發展重大技術需求,為科技攻關指明方向。組織編制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方案,部署在農機裝備、綠色高效種養、特優農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開展攻關攻堅,靶向解決短板弱項,做到產業有所求、技術有所應。

      打造創新高地,重新架構管理體系,一體化推動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太谷國家科創中心建設,要充分發揮其“龍頭”“旗手”作用,加快有機旱作、功能農業、雜糧分子育種等等科研平臺建設,力爭在以雜糧為重點的功能農業、功能食品上取得重要突破。發揮山西農業大學和山西省現代產業技術體系作用,力爭在耕地地力提升、雜糧基因編輯等基礎性原創性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發揮骨干創新主體引領支撐作用,力爭在種業攻關、智能農機裝備研發、綠色高效種養技術集成上,拿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同時,要設立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專項經費,在經費投入、用地保障、金融信貸等方面給予保障,幫助解決諸如種質資源收集、成果試驗示范、應用場景打造等方面的諸多具體問題。

      聚焦成果轉化多出產品。要持續推動相關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特優農產品。加強新品種培育。要開展全方位育種聯合攻關,創制優質專用小麥、耐旱抗病玉米、釀造高粱、加工專用型馬鈴薯等突破性的新品種,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門化肉牛、肉羊新品種,促進山西省主要農作物、畜禽品種更新換代,滿足多元化生產用種需求。加強農機裝備研用。研制丘陵山區先進適用小型農機,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提升丘陵山區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研制大豆玉米帶狀種植智能收獲等特色專用農機,適應新的種植模式需求。加快大數據、智能控制等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上的應用,提升山西省物質裝備智能化水平。加強綠色技術供給。研制生產新型飼料蛋白原料,推進豆粕替代,保障飼料原料有效供給。研制農作物秸稈快速腐熟劑,降低病蟲害發生率,提高秸稈肥料化利用效果。研究規?;B殖場減排調控技術,研制養殖場環境控制智能化設備,減少廢棄物產生量,促進規模養殖低碳減排。

      緊扣產業需求早出效益。要持續推動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集成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打好山西特色優勢牌、有機旱作牌、加工轉化牌。要在提升農產品品質上下功夫,堅持科研與生產、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實施農產品質量全程控制,促進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包裝標識等全流程標準化,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科技賦能“有機旱作·晉品”,孕育品質更加出色的特色農產品。要在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下功夫,開展中低產田地力快速提升與定向培育,解決中低產田鹽堿、干旱、瘠薄等突出問題,提高耕地質量等級,支撐農業豐產穩產。集成推廣抗旱健康土壤構建、水資源高效利用、藝機一體智能化、綠色覆蓋減膜、生物防治減藥等有機旱作技術,推進化肥農藥替代、深度節水控水、廢棄物循環利用,破解資源約束,增強有機旱作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要在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上下功夫,聚焦十大產業集群建設發展,在工藝研發、精深加工、流通服務上注入更多科技能量,攻關雜糧加工抗氧化、新型植物蛋白制品加工等技術,挖掘農產品潛在功能價值,延長加工產業鏈條,實現多級轉化增值。

      錘煉科技大軍多出人才。人才是農業科技創新第一資源,要在攻關實踐中培養一批梯次合理的科技人才。聚焦農業特優戰略,重塑17個“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省級產業技術體系,凝聚起支撐全產業鏈發展的科技戰略“頭雁”力量。要堅持引育并重,在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優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及科技計劃實施中,引進一批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培養一支高水平科研骨干隊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牽頭承擔攻關項目,爭取更多領軍人才進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尤其是要壯大推廣骨干力量,出臺《關于全省農技農經農機“三支隊伍”改革指導意見》,市縣規范設置機構、鄉鎮設置農技專崗,強化公益服務屬性。要持續深化“三支隊伍”改革,努力構建有機銜接行政事權、有力承接上級要求、有效對接市場需求、有為服務三農全局的農技推廣體系。開展公費農科生培養,實施農技推廣特聘計劃,專家團隊、項目工隊、營銷戰隊“三隊包聯”服務,以系統思維打通服務力量,培養全科專業技術人才。要培育市場化科技服務力量,引導各類企業和市場主體根據自身特點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探索推廣“因產定制”“技術托管”等新型服務模式。

      培育應用主體力量,要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鎖定培訓率、持證率、從業率、增收率,充分發揮“田秀才”“土專家”在現代科技和傳統技法融合中的引領和獨特作用,分層分類分模塊開展全產業鏈培訓,培養一批種養能手和產業能人,推動“培訓持證一體、產業就業融合、增效增收同步”。山西省投入1億元布局15個試點縣,實施高性能農機、高標準農田、高素質持證農民“機田證”一體化項目,打造農業工程師隊伍,推動“人地機”融合發展,以人的素質能力提升帶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

      創新管理機制爭出活力。農業科技創新具有公益性、戰略性、長期性特征,需要一套運行高效、導向鮮明、活力迸發的體制機制作保障。建立攻關組織機制。要采取組織領導、技術責任“雙線并行”,實施“揭榜掛帥、賽馬爭先”等相關制度,明確專項專攻要求,遴選好項目帶頭人單位和負責人,集中核心優勢團隊攻關。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要建立農業科技重大原創成果獎勵機制、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機制、創新創業援助機制,落實增值服務合理取酬相關政策,對有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人員,在農牧漁業豐收獎評選、職稱晉升、評先評優等方面予以傾斜。健全績效評價機制。要以技術創新度、產業關聯度、發展貢獻度為導向,以技術適配度、農民接受度、市場認可度為指標,對前沿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應用核心技術等不同類型科技創新活動,實行分級分類評價。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山西將以“農業科技一體化、研發應用一體化、科技經濟一體化”為方向,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應用水平,以高水平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有力支撐。(作者系山西省委農辦主任,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朱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專題專欄
      聯系我們|網站介紹|管理團隊|歡迎投稿|雜志訂閱|網站聲明|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雜志社 版權所有:中國鄉村振興網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共濟大廈12層 郵編:100028 投訴電話:(010)84297683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在线播放
      1. <big id="levzo"></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