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g id="levzo"></big>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湖南保靖:聚焦脫貧人口增收 經營性收入增長取得新突破

      時間:2023-02-01 20:14:38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作者:

      保靖縣是2021年湖南省打造優勢特色千億產業成效明顯縣,入列“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名單。2022年以來,保靖縣緊盯脫貧人口增收這個“牛鼻子”,切實助推脫貧人口經營性收入快速增長,為全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增添動力和活力。截至2022年底,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5094元,同比增幅12.24%,高于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其中經營性收入占比10.5%,排全州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時,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別為6.0%、6.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民收入實現了同步增收,逐步致富。

      壯大特色產業促脫貧人口增收

      健全產業振興體制機制。把黨建引領貫穿產業振興全過程,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特色產業工作領導小組,按照“一個主導產業、一個縣級領導、一套工作班子、一套政策措施、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整體謀劃、閉環管理、專班推動。

      促進脫貧產業提質增效。緊跟全省“千億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六大強農”行動,出臺系列特色農業優惠扶持政策,引導和支持發展保靖黃金茶、油茶、柑橘“兩茶一果”特色產業,逐步形成“南茶中油北果”的產業布局。當前全縣“兩茶一果”特色產業進一步向規?;?、集約化發展,總面積達45萬畝,綜合產值25億元,其中保靖黃金茶面積近15萬畝,綜合產值達21.36億元,8萬余名農民因茶受益,2萬余人實現穩定增收,實現茶農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整合資源積極抗旱保產業。全縣有效應對疫情、旱情的重大考驗,積極組織群眾開展農業生產自救,累計投入資金近6億元,用于采買抗旱設備、增補抗旱物資、新建應急水源以及提升水源抗旱能力建設,保障了人畜和農業生產用水,全縣近11萬畝農業產業、1.2萬余戶脫貧人口從中受益,挽回經濟損失9000萬元,保住了產業、保障民生,守住了底線。四是增強脫貧人口帶動能力。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鼓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發展產業的脫貧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積極開展技術服務、訂單收購、勞務用工、入股分紅、委托幫扶等利益聯結服務,帶動農戶通過產業發展獲得持續穩定增收。全縣村村有專業合作社,21434戶脫貧戶(監測戶)均加入了合作社,全面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

      用好政策幫扶促脫貧人口增收

      多方式開展金融幫扶。加強部門協作,聯合銀行機構廣泛開展農業信貸業務宣傳推介,推出“糧食貸”“茶葉貸”“油茶貸”“生豬貸”“微農貸”等8項“惠農擔”產品。落實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按照脫貧產業、貸款額度、是否符合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條件等要素,制定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白名單”,全年發放小額信貸1846戶8864萬元。

      多渠道促進消費幫扶。深入開展特色農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等活動,用好“832”、鄉村振興館等網絡銷售平臺,積極培育電商人才,農村電商站點實現全覆蓋,支持線上、線下銷售脫貧人口生產的農產品,幫助解決農產品滯銷和賣難問題。結對幫扶(聯系)人改變以往直接向脫貧人口給錢給物救助方式,通過購買幫扶產品來達到對脫貧人口幫扶和增收雙重效果,全年消費幫扶2.1億元。

      多領域做強帶動幫扶。全面推行村黨組織領辦村級勞務公司,創新推行“六型六聯”發展模式,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村均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29萬元,通過村集體經濟帶動,增強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動性、積極性。如復興鎮甘溪村組建了全縣首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建成200畝高標準臍橙產業示范基地、20畝林下藥材種植基地,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由5萬元增加至165萬元,戶均增收7800余元。

      抓實利益聯結促脫貧人口增收

      鼓勵支持脫貧人口創新創業。定期開展農民創業技能需求和人員底數摸排,出臺支持優惠政策,鼓勵脫貧人口發展“小店經濟”“夜市經濟”“地攤經濟”“電商經濟”等,對從事個體經營和創辦投資小、見效快、易轉型、風險小的小規模經濟實體給予稅費減免、場地安排、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政策支持,為他們創業增收厚植沃土。2022年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000余萬元,脫貧人口創業850余人。

      積極開展脫貧人口創業培訓。多渠道、多方式、多內容深入開展脫貧人口創業培訓,讓脫貧人口了解創業環境及政府鼓勵創業的扶持政策,增強脫貧人口創業信心,根據創業意愿有針對性制定培訓內容,讓有創業意愿、創業能力的脫貧人口提高創業成功率,實現創業就業倍增效應,幫助脫貧人口成功踏上創業之路。全年開展創業培訓9期,培訓脫貧人口530余人。培育“鄉村創客”300人。

      做好鄉村振興市場主體培育。發揮茗圣、歷控等茶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采取政府投入、公司承建、茶企承租模式建設12個鄉鎮茶廠,培育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41家、家庭農場347家。全縣油茶產業千畝以上經營主體5家、油茶加工企業8家,培育了鑫洋、韻萊農業等一批國家、省州級柑橘龍頭企業。

      做好精準幫扶促脫貧人口增收

      抓實鄉村振興技術人才選育。堅持“黨建引領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發展定位,強化科技支撐,成立湖南農科院保靖黃金茶產業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工作站,從創建科技示范基地、科學技術指導等方面開展院縣共建工作,建立“酉水人才”專家工作站、引進院士專家9名,保靖縣榮獲全國科普示范縣。加大本土技術人才,能人巧匠培育,培訓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96人、鄉村建設工匠165人。

      抓實脫貧勞動力技能培訓。對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利用“三下鄉”“田間課堂”等多種形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素質,不定期選派農技專家前往各村與合作社、家庭農場建立結對幫扶關系,現場傳授技術技能。開辦29期“院士專家講壇”“田間課堂”,106名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深入土家苗寨進行實地指導300余次。開展產業類農業實用技術培訓97期,參與人數1.2萬人次。認定就業幫扶車間76家,吸納脫貧人口就業974人?!坝曷队媱潯毖a助學生5685人次。

      抓實無勞動能力脫貧人口增收幫扶。拓寬收入渠道,對561戶851人整戶無勞動能力的脫貧戶(監測戶),采取果園茶園承包地代耕代產代管代銷、引進家庭手工業等方式促進增收,實現收入持續穩定。

      0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朱峰
      標簽區縣聲音    
      資訊播報

      湖南保靖:聚焦脫貧人口增收 經營性收入增長取得新突破

      時間:2023-02-01 20:14:38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

      保靖縣是2021年湖南省打造優勢特色千億產業成效明顯縣,入列“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名單。2022年以來,保靖縣緊盯脫貧人口增收這個“牛鼻子”,切實助推脫貧人口經營性收入快速增長,為全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增添動力和活力。截至2022年底,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5094元,同比增幅12.24%,高于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其中經營性收入占比10.5%,排全州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時,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別為6.0%、6.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民收入實現了同步增收,逐步致富。

      壯大特色產業促脫貧人口增收

      健全產業振興體制機制。把黨建引領貫穿產業振興全過程,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特色產業工作領導小組,按照“一個主導產業、一個縣級領導、一套工作班子、一套政策措施、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整體謀劃、閉環管理、專班推動。

      促進脫貧產業提質增效。緊跟全省“千億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六大強農”行動,出臺系列特色農業優惠扶持政策,引導和支持發展保靖黃金茶、油茶、柑橘“兩茶一果”特色產業,逐步形成“南茶中油北果”的產業布局。當前全縣“兩茶一果”特色產業進一步向規?;?、集約化發展,總面積達45萬畝,綜合產值25億元,其中保靖黃金茶面積近15萬畝,綜合產值達21.36億元,8萬余名農民因茶受益,2萬余人實現穩定增收,實現茶農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整合資源積極抗旱保產業。全縣有效應對疫情、旱情的重大考驗,積極組織群眾開展農業生產自救,累計投入資金近6億元,用于采買抗旱設備、增補抗旱物資、新建應急水源以及提升水源抗旱能力建設,保障了人畜和農業生產用水,全縣近11萬畝農業產業、1.2萬余戶脫貧人口從中受益,挽回經濟損失9000萬元,保住了產業、保障民生,守住了底線。四是增強脫貧人口帶動能力。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鼓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發展產業的脫貧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積極開展技術服務、訂單收購、勞務用工、入股分紅、委托幫扶等利益聯結服務,帶動農戶通過產業發展獲得持續穩定增收。全縣村村有專業合作社,21434戶脫貧戶(監測戶)均加入了合作社,全面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

      用好政策幫扶促脫貧人口增收

      多方式開展金融幫扶。加強部門協作,聯合銀行機構廣泛開展農業信貸業務宣傳推介,推出“糧食貸”“茶葉貸”“油茶貸”“生豬貸”“微農貸”等8項“惠農擔”產品。落實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按照脫貧產業、貸款額度、是否符合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條件等要素,制定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白名單”,全年發放小額信貸1846戶8864萬元。

      多渠道促進消費幫扶。深入開展特色農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等活動,用好“832”、鄉村振興館等網絡銷售平臺,積極培育電商人才,農村電商站點實現全覆蓋,支持線上、線下銷售脫貧人口生產的農產品,幫助解決農產品滯銷和賣難問題。結對幫扶(聯系)人改變以往直接向脫貧人口給錢給物救助方式,通過購買幫扶產品來達到對脫貧人口幫扶和增收雙重效果,全年消費幫扶2.1億元。

      多領域做強帶動幫扶。全面推行村黨組織領辦村級勞務公司,創新推行“六型六聯”發展模式,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村均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29萬元,通過村集體經濟帶動,增強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動性、積極性。如復興鎮甘溪村組建了全縣首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建成200畝高標準臍橙產業示范基地、20畝林下藥材種植基地,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由5萬元增加至165萬元,戶均增收7800余元。

      抓實利益聯結促脫貧人口增收

      鼓勵支持脫貧人口創新創業。定期開展農民創業技能需求和人員底數摸排,出臺支持優惠政策,鼓勵脫貧人口發展“小店經濟”“夜市經濟”“地攤經濟”“電商經濟”等,對從事個體經營和創辦投資小、見效快、易轉型、風險小的小規模經濟實體給予稅費減免、場地安排、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政策支持,為他們創業增收厚植沃土。2022年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000余萬元,脫貧人口創業850余人。

      積極開展脫貧人口創業培訓。多渠道、多方式、多內容深入開展脫貧人口創業培訓,讓脫貧人口了解創業環境及政府鼓勵創業的扶持政策,增強脫貧人口創業信心,根據創業意愿有針對性制定培訓內容,讓有創業意愿、創業能力的脫貧人口提高創業成功率,實現創業就業倍增效應,幫助脫貧人口成功踏上創業之路。全年開展創業培訓9期,培訓脫貧人口530余人。培育“鄉村創客”300人。

      做好鄉村振興市場主體培育。發揮茗圣、歷控等茶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采取政府投入、公司承建、茶企承租模式建設12個鄉鎮茶廠,培育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41家、家庭農場347家。全縣油茶產業千畝以上經營主體5家、油茶加工企業8家,培育了鑫洋、韻萊農業等一批國家、省州級柑橘龍頭企業。

      做好精準幫扶促脫貧人口增收

      抓實鄉村振興技術人才選育。堅持“黨建引領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發展定位,強化科技支撐,成立湖南農科院保靖黃金茶產業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工作站,從創建科技示范基地、科學技術指導等方面開展院縣共建工作,建立“酉水人才”專家工作站、引進院士專家9名,保靖縣榮獲全國科普示范縣。加大本土技術人才,能人巧匠培育,培訓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96人、鄉村建設工匠165人。

      抓實脫貧勞動力技能培訓。對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利用“三下鄉”“田間課堂”等多種形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素質,不定期選派農技專家前往各村與合作社、家庭農場建立結對幫扶關系,現場傳授技術技能。開辦29期“院士專家講壇”“田間課堂”,106名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深入土家苗寨進行實地指導300余次。開展產業類農業實用技術培訓97期,參與人數1.2萬人次。認定就業幫扶車間76家,吸納脫貧人口就業974人?!坝曷队媱潯毖a助學生5685人次。

      抓實無勞動能力脫貧人口增收幫扶。拓寬收入渠道,對561戶851人整戶無勞動能力的脫貧戶(監測戶),采取果園茶園承包地代耕代產代管代銷、引進家庭手工業等方式促進增收,實現收入持續穩定。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朱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專題專欄
      聯系我們|網站介紹|管理團隊|歡迎投稿|雜志訂閱|網站聲明|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雜志社 版權所有:中國鄉村振興網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共濟大廈12層 郵編:100028 投訴電話:(010)84297683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在线播放
      1. <big id="levzo"></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