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保靖:創新推行以工代賑“135”模式為鄉村振興賦能
近年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工代賑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守正創新,逐步探索出了以工代賑“135”模式。2022年,全縣以工代賑實施項目292個,投資總額4.3億元,發放勞務報酬8300余萬元,勞務報酬占比19%,帶動群眾就近就業1.2萬余人,人均增收7000元。
聚焦高位推動,堅守一顆“賑”的初心。該縣始終把以工代賑促穩崗增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動鄉村振興、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抓手,將以工代賑項目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一規劃,成立了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專項領導小組,設立以工代賑聯席會議辦公室,制定以工代賑實施方案、管理辦法、激勵措施,構建“縣、鄉、村”三級書記抓以工代賑的工作格局。建立一個項目一名縣領導、一名部門或鄉鎮領導、一支專門隊伍的“包保責任制度”,采取“專項資金+部門整合、群眾自籌、投工投勞”“1+3”的組合式投入機制,統籌調配要素資源。
聚焦穩崗增收,創新三條“賑”的路徑。一是示范項目重就業優先。突出抓好以工代賑項目實施,采取合同約定、資金管理等措施約束施工單位,優先吸納脫貧人口(含監測人口)就業,最大可能提供工作崗位。2022年實施以工代賑示范項目2個,組織200余人參與工程建設,發放勞務報酬300余萬元,人均增收1.5萬元。二是小微項目重組合投入。對單個投資額在200萬元以下的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項目,采取“專項資金+部門整合、群眾自籌、投工投勞”的組合式投入機制,集中成片對項目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進行改造。2022年銜接及整合資金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項目275個,組織8000余人參與工程建設,發放報酬4600余萬元,人均增收5800元。三是重點項目重資金傾斜。對以工代賑方式的重點項目,予以資金傾斜,帶動群眾就業增收。2022年全縣64個重點項目中有15個在建項目實施以工代賑,組織3800人參與工程建設,發放勞務報酬3400余萬元,人均增收9000元。
聚焦鄉村振興,提升五項“賑”的效應。一是全面推進“以工代賑+扶智扶志”,激發內生動力。扎實開展“幸福保靖人·美好新生活”思想大解放活動,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行動”和“一戶一名大學生培養、一家一門致富技培訓”計劃,培育“土專家”“田秀才”4000余人。二是全面推行“以工代賑+基礎設施提質”,改善基礎設施。安全飲水、生活用電、4G信號、光纖通達實現全覆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擴面提質,農村全面實現“五通五有”,老百姓幸福指數持續攀升。三是全面推行“以工代賑+特色產業”,帶動產業發展。補齊產業發展中的短板弱項,“兩茶一果”特色產業總面積達45萬畝,綜合產值25億元。其中,保靖黃金茶種植面積近15萬畝,綜合產值達21.36億元,受益農民群眾8萬余人,促進穩定增收4萬余人,實現茶農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脫貧人口經營性收入占人均純收入11%,排全州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全面推行“以工代賑+就業增收”,增加農民收入。采取建載體、拓崗位、提技能等方式,新建續建就業幫扶車間,吸納脫貧人口5000余人,為“三無”脫貧人口開發農村公崗2248個,實現人均增收8000元。五是全面推行“以工代賑+勞務公司”,壯大集體經濟。2022年村勞務公司共承接以工代賑項目210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4745.28萬元,同比增長378%,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29萬元,解決就業6000余人,人均增收3700元。比如甘溪村2022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65.07萬元,其中32萬余元直接用于村民勞務分紅。
目前,該縣舉全縣之力著力打造全省以工代賑助力鄉村振興“保靖樣板”。(作者單位:湖南省保靖縣鄉村振興局)
湖南保靖:創新推行以工代賑“135”模式為鄉村振興賦能
時間:2023-02-28 22:01:56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王國彬
近年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工代賑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守正創新,逐步探索出了以工代賑“135”模式。2022年,全縣以工代賑實施項目292個,投資總額4.3億元,發放勞務報酬8300余萬元,勞務報酬占比19%,帶動群眾就近就業1.2萬余人,人均增收7000元。
聚焦高位推動,堅守一顆“賑”的初心。該縣始終把以工代賑促穩崗增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動鄉村振興、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抓手,將以工代賑項目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一規劃,成立了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專項領導小組,設立以工代賑聯席會議辦公室,制定以工代賑實施方案、管理辦法、激勵措施,構建“縣、鄉、村”三級書記抓以工代賑的工作格局。建立一個項目一名縣領導、一名部門或鄉鎮領導、一支專門隊伍的“包保責任制度”,采取“專項資金+部門整合、群眾自籌、投工投勞”“1+3”的組合式投入機制,統籌調配要素資源。
聚焦穩崗增收,創新三條“賑”的路徑。一是示范項目重就業優先。突出抓好以工代賑項目實施,采取合同約定、資金管理等措施約束施工單位,優先吸納脫貧人口(含監測人口)就業,最大可能提供工作崗位。2022年實施以工代賑示范項目2個,組織200余人參與工程建設,發放勞務報酬300余萬元,人均增收1.5萬元。二是小微項目重組合投入。對單個投資額在200萬元以下的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項目,采取“專項資金+部門整合、群眾自籌、投工投勞”的組合式投入機制,集中成片對項目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進行改造。2022年銜接及整合資金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項目275個,組織8000余人參與工程建設,發放報酬4600余萬元,人均增收5800元。三是重點項目重資金傾斜。對以工代賑方式的重點項目,予以資金傾斜,帶動群眾就業增收。2022年全縣64個重點項目中有15個在建項目實施以工代賑,組織3800人參與工程建設,發放勞務報酬3400余萬元,人均增收9000元。
聚焦鄉村振興,提升五項“賑”的效應。一是全面推進“以工代賑+扶智扶志”,激發內生動力。扎實開展“幸福保靖人·美好新生活”思想大解放活動,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行動”和“一戶一名大學生培養、一家一門致富技培訓”計劃,培育“土專家”“田秀才”4000余人。二是全面推行“以工代賑+基礎設施提質”,改善基礎設施。安全飲水、生活用電、4G信號、光纖通達實現全覆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擴面提質,農村全面實現“五通五有”,老百姓幸福指數持續攀升。三是全面推行“以工代賑+特色產業”,帶動產業發展。補齊產業發展中的短板弱項,“兩茶一果”特色產業總面積達45萬畝,綜合產值25億元。其中,保靖黃金茶種植面積近15萬畝,綜合產值達21.36億元,受益農民群眾8萬余人,促進穩定增收4萬余人,實現茶農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脫貧人口經營性收入占人均純收入11%,排全州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全面推行“以工代賑+就業增收”,增加農民收入。采取建載體、拓崗位、提技能等方式,新建續建就業幫扶車間,吸納脫貧人口5000余人,為“三無”脫貧人口開發農村公崗2248個,實現人均增收8000元。五是全面推行“以工代賑+勞務公司”,壯大集體經濟。2022年村勞務公司共承接以工代賑項目210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4745.28萬元,同比增長378%,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29萬元,解決就業6000余人,人均增收3700元。比如甘溪村2022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65.07萬元,其中32萬余元直接用于村民勞務分紅。
目前,該縣舉全縣之力著力打造全省以工代賑助力鄉村振興“保靖樣板”。(作者單位:湖南省保靖縣鄉村振興局)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