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g id="levzo"></big>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甘肅省清水縣林屲村:厚植產業 讓搬遷群眾安心扎根新村社

      時間:2023-01-17 11:00:00來源:《中國鄉村振興》雜志2023年第2期作者:孫建斌

      “我們住上了新房子,吃上了自來水,原來村里的年輕人都去外地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好多村民家里還買了小汽車,生活越來越好了!”在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白駝鎮林屲村村民楊統業看來,村民生活的變化發生在易地搬遷后。

      2019年,林屲舊村10個分散自然村的154戶713位村民從山上搬到了新社區,道路、休閑廣場、市政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齊全,家家戶戶不僅住上了新房子,村民還可以就近就業。

      如何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林屲村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群眾脫貧致富和增收的主要渠道,鼓勵所轄自然村屯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項目,以產業促就業帶增收,通過開展技能培訓、成立幫扶車間吸納務工群體以及發展合作社、組建產業聯盟等方式讓搬遷群眾收獲穩穩的幸福。

      第74頁-58.PNG

      天水市清水縣白駝鎮林屲村房屋整齊、道路整潔。

      發展特色產業促進就業增收

      在林屲村食用菌生產基地的香菇生產車間內,50歲的郭應子夫婦正在熟練地分揀、包裝。告別了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活,村里的香菇生產車間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

      “我們一年的收入五六萬元,現在的生活好得很!”郭應子說。

      和郭應子一樣,許多林屲村村民都感受到了搬遷前后生活的變化。搬遷前,當地村民或以傳統種植養殖業為主,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或是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整村搬遷后,為讓搬遷村民“穩得住”“能致富”,林屲村決心找到適宜本地發展的特色產業。于是,村里邀請農業專家到村里實地考察,新村因白駝河穿村而過氣候濕潤,經專家研判,當地非常適合種植食用菌。

      2019年,依托天津市河北區援建扶貧項目的50萬元資金,林屲村建成集菌種培育、生產加工、烘干包裝、電商銷售為一體的就業幫扶車間1處,生產加工基地2處,年生產加工食用菌棒80萬余棒,輻射帶動林屲、化嶺、童堡等新農村50余戶群眾在家門口穩定就業,林屲村集體年收入3.5萬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睂σ椎匕徇w的群眾來說,發展新產業需要提升新技能,于是林屲村針對搬遷群眾務工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

      林屲村脫貧戶王娟麗,現在天水鑫林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務工,每天工資150元,每每說起剛上班時的情況,她非常感慨?!皠偟骄鷪龅臅r候,由于不懂技術,每天工資只有70元??吹絼e人拿的工資比我高,心里很不是滋味。后來,參加了村里舉辦的技術培訓班,我學到了一些技術,成為公司里的技術骨干,工資也翻了一倍?,F在,我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

      為幫助搬遷群眾盡快適應務工崗位,自2019年開始,林屲村整合縣內各部門資源,立足就業幫扶車間產業特色,開辦技能培訓班。搬遷群眾通過參加免費技能培訓班很快便能在幫扶車間上崗工作,收入也隨著技能水平的提升而不斷增長。

      致富帶頭人帶動農戶共富

      在養心園農耕文化產業旅游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養心園合作社)的艾草加工車間內,工人正忙著研磨艾草,制作古法艾條?!耙焕θ觋惏蝗ザ捜∪~,可以加工成艾草養生枕頭、艾草香包、艾絨肚兜等家紡產品?!别B心園合作社負責人高富強一邊展示合作社生產的產品一邊介紹道,在他看來,艾草車間的發展與搬遷后當地的生態資源以及村里對創業者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林屲村整村搬遷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這讓一直在外務工的高富強看到了機遇,決定返鄉創業。高富強發現新村址周邊生長著許多野生艾草,而這些當地常見的艾草在外地能賣上大價錢,于是他向村里申請發展艾草種植加工項目。而彼時,為鼓勵返鄉創業人員,林屲村村干部正積極向村民講解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并幫助優秀產業項目申請村集體經濟投資。于是,高富強創辦的養心園合作社順利申請到村里的2萬元投資,種植艾草200畝。

      “合作社成立后,周邊村民只要愿意干,我們就聘用,弱勞動力或無法在合作社內長期工作的村民也可以自行到野外采摘艾草,合作社全都收?!备吒粡娺M一步介紹說,養心園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吸納周邊群眾120余人就近就業,實現人均年增收超過1萬元。

      目前,養心園合作社年加工艾條60萬條,通過線上平臺和線下渠道銷售相關產品。2022年,高富強又依托財政銜接資金200萬元,在林屲村建設1處793平方米的幫扶車間,并購置專業加工器械,配套建設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擴大艾草產業規模,形成從田間到車間,從工廠到市場的一條龍產業鏈。

      在林屲村,像高富強一樣的致富帶頭人還有很多,為幫助搬遷群眾自主創業發展產業,村里對有創業意愿并且有明確發展項目的村民給予每人2萬—3萬元的前期啟動資金,項目啟動后,經專家研判具備規?;l展的產業項目再通過財政資金以及惠農貸款予以幫扶。

      如今,致富帶頭人張小彬種植以羊肚菌為主的食用菌320棚,年產值達500萬元以上;致富帶頭人陳滿祥搬遷后發展肉牛產業,從最初只有2頭牛發展到如今近30頭肉牛,年產值近20萬元,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他還將養殖技術傳授給同村村民,帶動有發展意原的村民共同發展肉牛養殖……

      第76頁-59.PNG

      天水市清水縣白駝鎮林屲村反季蔬菜種植大棚內綠意盎然。

      產業聯盟開拓致富新路徑

      白駝河流域蔬菜產業聯盟(以下簡稱產業聯盟)由白駝河流域種植蔬菜的十余個村黨支部共同發起成立,開展結盟簽約、技術培訓、觀摩交流、巡回指導等活動,以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技術支撐,推動蔬菜產業一體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

      在林屲村產業聯盟種植基地,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齊排列,棚內反季節蔬菜長勢喜人、綠意盎然?!皬纳缴习嵯聛碇?,政府給我們建了大棚,培訓種植技術,發展蔬菜產業,靠著產業聯盟,蔬菜不愁賣,收入越來越高,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痹诹謱艽?/p>

      產業聯盟種植基地承包戶王自紅看來,搬遷后,村子發展不再受限于地理環境,加入蔬菜產業聯盟后,村民通過大棚種植蔬菜穩定增收。

      林屲村抓住建設產業聯盟的機遇,建設現代化蔬菜種植大棚并號召種植大戶及村民自愿承包,先后發展黃瓜、西紅柿等40種大棚蔬菜,承包戶每棚收益5000元左右,實現村集體年收入8萬元。

      為實現種植戶利益最大化,提高抗風險能力,林屲村依托產業聯盟邀請種植能手,圍繞蔬菜、食用菌種植等定期組織開展集中培訓,提升群眾的種植技能。村里每月還會組織聯盟內村組干部、產業帶頭人、黨員群眾交流種植經驗,幫助解決種植戶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并聯系收購企業與種植戶建立穩定的產供銷合作關系,讓種出來的蔬菜不愁賣、有錢賺。

      “從山上搬下來后,不僅解決了住房問題,還解決了增收問題,現在,我們村里的產業發展基本形成了規模,在抱團發展的過程中,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村民的日子好了,生活更上一層樓?!绷謱艽妩h支部書記楊治祥說。

      從昔日的貧困村到如今的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從“靠天吃飯”到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從“等靠要”到只爭朝夕加油干,整村搬遷的林屲村,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作者系清水縣鄉村振興局局長)

      0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
      標簽搬遷后扶    
      資訊播報

      甘肅省清水縣林屲村:厚植產業 讓搬遷群眾安心扎根新村社

      時間:2023-01-17 11:00:00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雜志2023年第2期

      作者:孫建斌

      “我們住上了新房子,吃上了自來水,原來村里的年輕人都去外地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好多村民家里還買了小汽車,生活越來越好了!”在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白駝鎮林屲村村民楊統業看來,村民生活的變化發生在易地搬遷后。

      2019年,林屲舊村10個分散自然村的154戶713位村民從山上搬到了新社區,道路、休閑廣場、市政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齊全,家家戶戶不僅住上了新房子,村民還可以就近就業。

      如何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林屲村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群眾脫貧致富和增收的主要渠道,鼓勵所轄自然村屯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項目,以產業促就業帶增收,通過開展技能培訓、成立幫扶車間吸納務工群體以及發展合作社、組建產業聯盟等方式讓搬遷群眾收獲穩穩的幸福。

      第74頁-58.PNG

      天水市清水縣白駝鎮林屲村房屋整齊、道路整潔。

      發展特色產業促進就業增收

      在林屲村食用菌生產基地的香菇生產車間內,50歲的郭應子夫婦正在熟練地分揀、包裝。告別了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活,村里的香菇生產車間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

      “我們一年的收入五六萬元,現在的生活好得很!”郭應子說。

      和郭應子一樣,許多林屲村村民都感受到了搬遷前后生活的變化。搬遷前,當地村民或以傳統種植養殖業為主,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或是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整村搬遷后,為讓搬遷村民“穩得住”“能致富”,林屲村決心找到適宜本地發展的特色產業。于是,村里邀請農業專家到村里實地考察,新村因白駝河穿村而過氣候濕潤,經專家研判,當地非常適合種植食用菌。

      2019年,依托天津市河北區援建扶貧項目的50萬元資金,林屲村建成集菌種培育、生產加工、烘干包裝、電商銷售為一體的就業幫扶車間1處,生產加工基地2處,年生產加工食用菌棒80萬余棒,輻射帶動林屲、化嶺、童堡等新農村50余戶群眾在家門口穩定就業,林屲村集體年收入3.5萬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睂σ椎匕徇w的群眾來說,發展新產業需要提升新技能,于是林屲村針對搬遷群眾務工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

      林屲村脫貧戶王娟麗,現在天水鑫林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務工,每天工資150元,每每說起剛上班時的情況,她非常感慨?!皠偟骄鷪龅臅r候,由于不懂技術,每天工資只有70元??吹絼e人拿的工資比我高,心里很不是滋味。后來,參加了村里舉辦的技術培訓班,我學到了一些技術,成為公司里的技術骨干,工資也翻了一倍?,F在,我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

      為幫助搬遷群眾盡快適應務工崗位,自2019年開始,林屲村整合縣內各部門資源,立足就業幫扶車間產業特色,開辦技能培訓班。搬遷群眾通過參加免費技能培訓班很快便能在幫扶車間上崗工作,收入也隨著技能水平的提升而不斷增長。

      致富帶頭人帶動農戶共富

      在養心園農耕文化產業旅游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養心園合作社)的艾草加工車間內,工人正忙著研磨艾草,制作古法艾條?!耙焕θ觋惏蝗ザ捜∪~,可以加工成艾草養生枕頭、艾草香包、艾絨肚兜等家紡產品?!别B心園合作社負責人高富強一邊展示合作社生產的產品一邊介紹道,在他看來,艾草車間的發展與搬遷后當地的生態資源以及村里對創業者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林屲村整村搬遷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這讓一直在外務工的高富強看到了機遇,決定返鄉創業。高富強發現新村址周邊生長著許多野生艾草,而這些當地常見的艾草在外地能賣上大價錢,于是他向村里申請發展艾草種植加工項目。而彼時,為鼓勵返鄉創業人員,林屲村村干部正積極向村民講解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并幫助優秀產業項目申請村集體經濟投資。于是,高富強創辦的養心園合作社順利申請到村里的2萬元投資,種植艾草200畝。

      “合作社成立后,周邊村民只要愿意干,我們就聘用,弱勞動力或無法在合作社內長期工作的村民也可以自行到野外采摘艾草,合作社全都收?!备吒粡娺M一步介紹說,養心園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吸納周邊群眾120余人就近就業,實現人均年增收超過1萬元。

      目前,養心園合作社年加工艾條60萬條,通過線上平臺和線下渠道銷售相關產品。2022年,高富強又依托財政銜接資金200萬元,在林屲村建設1處793平方米的幫扶車間,并購置專業加工器械,配套建設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擴大艾草產業規模,形成從田間到車間,從工廠到市場的一條龍產業鏈。

      在林屲村,像高富強一樣的致富帶頭人還有很多,為幫助搬遷群眾自主創業發展產業,村里對有創業意愿并且有明確發展項目的村民給予每人2萬—3萬元的前期啟動資金,項目啟動后,經專家研判具備規?;l展的產業項目再通過財政資金以及惠農貸款予以幫扶。

      如今,致富帶頭人張小彬種植以羊肚菌為主的食用菌320棚,年產值達500萬元以上;致富帶頭人陳滿祥搬遷后發展肉牛產業,從最初只有2頭牛發展到如今近30頭肉牛,年產值近20萬元,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他還將養殖技術傳授給同村村民,帶動有發展意原的村民共同發展肉牛養殖……

      第76頁-59.PNG

      天水市清水縣白駝鎮林屲村反季蔬菜種植大棚內綠意盎然。

      產業聯盟開拓致富新路徑

      白駝河流域蔬菜產業聯盟(以下簡稱產業聯盟)由白駝河流域種植蔬菜的十余個村黨支部共同發起成立,開展結盟簽約、技術培訓、觀摩交流、巡回指導等活動,以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技術支撐,推動蔬菜產業一體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

      在林屲村產業聯盟種植基地,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齊排列,棚內反季節蔬菜長勢喜人、綠意盎然?!皬纳缴习嵯聛碇?,政府給我們建了大棚,培訓種植技術,發展蔬菜產業,靠著產業聯盟,蔬菜不愁賣,收入越來越高,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痹诹謱艽?/p>

      產業聯盟種植基地承包戶王自紅看來,搬遷后,村子發展不再受限于地理環境,加入蔬菜產業聯盟后,村民通過大棚種植蔬菜穩定增收。

      林屲村抓住建設產業聯盟的機遇,建設現代化蔬菜種植大棚并號召種植大戶及村民自愿承包,先后發展黃瓜、西紅柿等40種大棚蔬菜,承包戶每棚收益5000元左右,實現村集體年收入8萬元。

      為實現種植戶利益最大化,提高抗風險能力,林屲村依托產業聯盟邀請種植能手,圍繞蔬菜、食用菌種植等定期組織開展集中培訓,提升群眾的種植技能。村里每月還會組織聯盟內村組干部、產業帶頭人、黨員群眾交流種植經驗,幫助解決種植戶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并聯系收購企業與種植戶建立穩定的產供銷合作關系,讓種出來的蔬菜不愁賣、有錢賺。

      “從山上搬下來后,不僅解決了住房問題,還解決了增收問題,現在,我們村里的產業發展基本形成了規模,在抱團發展的過程中,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村民的日子好了,生活更上一層樓?!绷謱艽妩h支部書記楊治祥說。

      從昔日的貧困村到如今的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從“靠天吃飯”到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從“等靠要”到只爭朝夕加油干,整村搬遷的林屲村,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作者系清水縣鄉村振興局局長)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專題專欄
      聯系我們|網站介紹|管理團隊|歡迎投稿|雜志訂閱|網站聲明|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雜志社 版權所有:中國鄉村振興網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共濟大廈12層 郵編:100028 投訴電話:(010)84297683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在线播放
      1. <big id="levzo"></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