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縣域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路徑離不開發展。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的關鍵所在。實現這一目標,既要從內在尋突破,也要從外在找支撐。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要著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無論是發展縣域經濟還是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都是關鍵??紤]到脫貧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鞏固脫貧成果的實際需求,脫貧地區尤其要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推動脫貧地區與發達地區深化經濟交流合作,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將本地的資源稟賦、要素優勢同發達地區的市場資源、管理經驗有機結合,重點引進和培育壯大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電子產品制造、輕工產品生產等產業項目,打造既帶動就業又促進財政增收的主導產業。主要從三個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加大縣域鄉村產業定位的研判力度。準確定位縣鄉村產業的發展,需要基于該縣發展現狀、內部優勢、外部環境、發展趨勢等多個方面進行研判,從自身條件尋求內在突破,依托特色資源發展主導產業。二是加大鄉村產業發展科學布局的力度。唯有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產業發展,農民才能真正從產業發展中分享成果。三是加大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力度。要發揮地方優勢,推動科技革命,延長產業鏈,全方位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形成集聚效應,最大限度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要積極培育多元經營主體。一是培育認定一批聯農帶農效果明顯、帶動區域產業發展和富民強縣作用顯著的幫扶龍頭企業,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如培育發展新型鄉鎮企業。這些新型鄉鎮企業不少都具有綠色環保、聯農帶農的特征,能把村和縣連接起來,在促進縣域經濟體系現代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二是培育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踐證明,沒有一定的集體經濟,就難以把農民有效組織起來,難以實現集聚發展。三是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要引導幫扶力量轉換思路。東西部協作、定點扶貧和社會力量扶貧在脫貧攻堅中做出了卓越貢獻,總結了許多效果顯著的經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三種幫扶力量成為脫貧地區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外在支撐力量。但鄉村振興不能照搬照抄老經驗、舊模式,而是要轉變思路,創新性開展工作。一是要樹立全面系統一盤棋的幫扶觀念。目前一些脫貧縣的經濟雖然得到長足發展,但其體系還不夠完善完整,需要系統診斷、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幫扶力量不能把重點放在“急就章”上,而是需要用全面、系統、一盤棋的觀念去幫助脫貧地區解決“結構性問題”。二是幫扶力量要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把著力點更多放在為脫貧地區引進理念、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上,更多放在引進和培育優質項目、促進項目落地實施上,助力脫貧地區增強發展意識、拓寬發展思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要基礎在縣域經濟。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以發展縣域經濟為抓手,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形成“縣域”與“鄉村”相互支撐、相互配合的良性互動格局,定能助力鄉村振興,定能描繪出更加美好的鄉村振興“富春山居圖”。 ?
壯大縣域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時間:2023-02-07 11:00:00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雜志2023年第3期
作者:本刊編輯部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路徑離不開發展。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的關鍵所在。實現這一目標,既要從內在尋突破,也要從外在找支撐。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要著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無論是發展縣域經濟還是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都是關鍵??紤]到脫貧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鞏固脫貧成果的實際需求,脫貧地區尤其要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推動脫貧地區與發達地區深化經濟交流合作,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將本地的資源稟賦、要素優勢同發達地區的市場資源、管理經驗有機結合,重點引進和培育壯大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電子產品制造、輕工產品生產等產業項目,打造既帶動就業又促進財政增收的主導產業。主要從三個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加大縣域鄉村產業定位的研判力度。準確定位縣鄉村產業的發展,需要基于該縣發展現狀、內部優勢、外部環境、發展趨勢等多個方面進行研判,從自身條件尋求內在突破,依托特色資源發展主導產業。二是加大鄉村產業發展科學布局的力度。唯有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產業發展,農民才能真正從產業發展中分享成果。三是加大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力度。要發揮地方優勢,推動科技革命,延長產業鏈,全方位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形成集聚效應,最大限度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要積極培育多元經營主體。一是培育認定一批聯農帶農效果明顯、帶動區域產業發展和富民強縣作用顯著的幫扶龍頭企業,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如培育發展新型鄉鎮企業。這些新型鄉鎮企業不少都具有綠色環保、聯農帶農的特征,能把村和縣連接起來,在促進縣域經濟體系現代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二是培育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踐證明,沒有一定的集體經濟,就難以把農民有效組織起來,難以實現集聚發展。三是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要引導幫扶力量轉換思路。東西部協作、定點扶貧和社會力量扶貧在脫貧攻堅中做出了卓越貢獻,總結了許多效果顯著的經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三種幫扶力量成為脫貧地區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外在支撐力量。但鄉村振興不能照搬照抄老經驗、舊模式,而是要轉變思路,創新性開展工作。一是要樹立全面系統一盤棋的幫扶觀念。目前一些脫貧縣的經濟雖然得到長足發展,但其體系還不夠完善完整,需要系統診斷、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幫扶力量不能把重點放在“急就章”上,而是需要用全面、系統、一盤棋的觀念去幫助脫貧地區解決“結構性問題”。二是幫扶力量要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把著力點更多放在為脫貧地區引進理念、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上,更多放在引進和培育優質項目、促進項目落地實施上,助力脫貧地區增強發展意識、拓寬發展思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要基礎在縣域經濟。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以發展縣域經濟為抓手,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形成“縣域”與“鄉村”相互支撐、相互配合的良性互動格局,定能助力鄉村振興,定能描繪出更加美好的鄉村振興“富春山居圖”。 ?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