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g id="levzo"></big>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羅成:深化“三農”發展集成改革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時間:2023-02-07 11:00:00來源:《中國鄉村振興》雜志2023年第3期作者:羅成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從黨的二十大繼續把“三農”擺在突出位置,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戰略目標,表明了黨中央加強“三農”工作的鮮明態度,發出了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著眼農業農村現代化總目標,把鄉村振興放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出位置,大力推進“三農”發展集成改革,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第47頁-26.PNG

      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市鄉村風貌。

      聚焦農業產業改革,補齊產業發展短板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平果市鄉村產業振興開局良好,但仍處于起步階段,鄉村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比如一些鄉村產業發展基礎不穩固、鄉村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鄉村產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問題。要補齊這些短板,必須聚焦農業產業改革,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業鏈水平,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平果市把鄉村產業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敗的關鍵,大力推進產業發展改革,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改進傳統產業模式,大力推進“水稻+蔬菜”輪作、“果園套種”的方式,不斷挖掘蔬菜生產潛力,抓好“菜籃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成功打造特色水果、種桑養蠶、生豬養殖、林下養雞、種草養牛、陸基養魚六大“億元產業”,特色產業覆蓋率達100%。重點推廣“異位發酵床”項目建設,動員現有規模養殖場改造豬舍,進行轉型升級,積極引進桑蠶精深加工企業,不斷延長桑蠶產業鏈。2022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4元,同比增長8%。加強龍頭企業帶動,打造核心產業示范區。創新“龍頭企業+農戶+基地+學院”的“1+N”鄉村振興聯動發展模式,先后引入16家農業龍頭企業進駐,創建自治區級農產品加工聚集區,累計培育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1家,創建自治區現代農業示范區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406家,家庭農場478家,形成“前有科技支撐、中有龍頭帶動、后有市場依托”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墾造水田,充分挖掘產業潛力。把墾造水田作為“書記工程”強力推進,完成墾造水田1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4.36萬畝,構建“田成方、渠相連、路成網”新田園格局。同時,積極謀劃后續發展,引導企業導入產業,發展現代農業,形成規?;a業鏈,解決后期管護難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例如,平果市依托本地田園風光、傳統村落等資源,全力打造果化田園綜合體項目,完成睡蓮、稻蝦養魚等產業導入,推進農旅融合發展。

      聚焦人才引培改革,夯實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鄉村振興需要很多類型和層次的人才,比如農業生產經營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農村實用人才,農業科技人才等。但也要清醒認識到,人才隊伍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

      平果市堅持把人才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注重“選用引育”相結合,破解鄉村振興人才智力支撐難題。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創新出臺《平果“農村人才雙引”工程實施方案》等文件,形成具有平果比較優勢的引才政策,大力引進農業科技、創新創業、村干部等各類人才。建強人才工作陣地。成立鄉(鎮)綠領人才工作站,為每個鄉(鎮)引進1名“鄉村規劃師”,實現“鄉村規劃師”全覆蓋,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創新人才培育使用機制。實施鄉土人才培育工程,通過建立鄉土人才動態管理數據庫、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挖掘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同時,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推行村干部“學歷提升、導師幫帶、跟班輪訓、項目領辦、工作清單化管理”五大工程,吸引更多平果籍人才回流,打通人才向鄉村流動的通道。

      聚焦鄉村文化改革,倡導鄉村文明新風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法治教育,推進移風易俗,引導農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覺遵守村規民約。曾經,一些地區由于錯誤的政績觀作祟,對加強鄉村文明建設工作認識不夠,認為鄉風文明的成效看不到、摸不著。其實,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能夠促進人心凝聚、精神振奮、社會和諧,同時也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等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平果市大力開展文化進村和文明勸導活動,倡導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讓文化生根,文明落地。搭建實踐平臺,提升服務功能。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目前,建成文明實踐中心1個、文明實踐所12個、文明實踐站183個,實現縣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73個。強化思想引導,提升文明素養。集中開展鄉村陋習百日大排查行動、婚喪禮俗倡導新標準百日大攻堅、推進群眾觀念轉變百日大提升等行動,完成全市183個村(社區)村規民約修訂工作,讓新標準、新風尚成為人民群眾的行動自覺和行為準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融入思想道德建設和鄉村治理全過程,深入開展各項文明創評活動,帶動廣大群眾守公序、遵良俗,揚新風、革陋習。開展評先創優,引領文明風尚。挖掘收集優秀家風家訓,建成“優秀家風家訓文化長廊”,并通過與學校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實現萬條家訓進千家萬戶,培育良好家風。以自然屯為單位,開展優秀網格長、星級文明戶、平果好婆媳評比活動,挖掘身邊典型事例,引導村民推動移風易俗,引領鄉風文明新風尚,形成“屯屯開展評比,共建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

      第49頁-27.PNG

      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市委書記羅成(右一)調研油茶產業。

      聚焦生態建設改革,推進農村全面塑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苯ㄔO什么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鄉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要深刻認識到,良好的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望,必須堅持綠色發展,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平果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注重保護好鄉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農村全面塑形。加強鄉村風貌改造。以35個“鄉村振興重點村”為重點,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利用、村莊布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產業發展、生態宜居等規劃,完善農村供水管網設施,持續推進“三清三拆”和農房管控工作,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項目。改善提升人居環境。建立加強鄉村建設資金投入保障機制,2022年投入4581萬元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每個行政村、自然村屯均設置垃圾桶,配套生活垃圾運輸車,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狠抓生態環境保護。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深入開展生豬養殖排污處理攻堅戰,2022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9.1%,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著力發展綠色產業。海創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海城70兆瓦風電項目首批機組成功并網發電,全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等新能源項目加快建設,成功簽約引進國電投山東能源公司等一批新的風電項目,新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上升至42.6%。

      聚焦組織建設改革,夯實基層黨建基礎

      鄉村要振興,組織是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鶎咏M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是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順利實施的重要依托。因此,必須增強基層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造福群眾的能力,使其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成為帶領鄉親們致富謀發展的主心骨。

      面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新任務新變化新要求,平果市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推動組織振興,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改革,夯實“戰斗堡壘”,發揮“頭雁效應”,激發內生動力,賦能鄉村振興。強化領導班子隊伍建設。重點寫好村(社區)“兩委”換屆“后半篇文章”,實施村干部學習培訓、學歷提升、導師幫帶、跟班輪訓、互學互鑒、項目領辦、工作清單化管理等“七大工程”,全面提升村干部的能力素質,增強村干部抓工作落實的本領。發揮黨建示范區引領作用。以“鋁都紅”為主題,以“一月一主題一觀摩”活動和“鋁都紅”黨建品牌亮點工程績效評比工作為抓手,按照“市級布帶、鄉鎮布點”的總體思路,建設“黨建+紅色文化”“黨建+產業興旺”“黨建+鄉風文明”“黨建+治理有效”4條示范帶。結合“兩高”沿線鄉村風貌改造,以馬頭、新安、果化為重點,創建“紅色傳承多彩鋁都”黨建示范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創新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探索“黨組織領導、公司化經營、經理人運作”機制,創新一鎮一平臺公司、一村一公司發展模式,成立鎮級集體經濟公司12個,村級集體經濟公司183個,建立縣級職能部門項目下放機制,將縣級微小型項目下放到鄉(鎮),由鄉(鎮)統籌創建鄉、村級發展平臺承接項目建設,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2022年,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015.94萬元,183個村(社區)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發揮集鎮試點引領帶動作用。把發展壯大榜圩集鎮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突出寫好產業振興、基礎教育、特色文體、生態旅游、醫療康養、服務發展“六篇文章”,打造平果市副中心城市,推動南北地區城鄉均衡發展、融合發展。

      民族要振興,鄉村必振興。下一步,平果市將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不松勁,全力推進“三農”集成改革,協調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聚力寫好鄉村振興文章,爭創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用實際行動和成效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開創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平果發展新局面。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市委書記)

      0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
      標簽書記視窗    
      高端視點

      羅成:深化“三農”發展集成改革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時間:2023-02-07 11:00:00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雜志2023年第3期

      作者:羅成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從黨的二十大繼續把“三農”擺在突出位置,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戰略目標,表明了黨中央加強“三農”工作的鮮明態度,發出了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著眼農業農村現代化總目標,把鄉村振興放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出位置,大力推進“三農”發展集成改革,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第47頁-26.PNG

      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市鄉村風貌。

      聚焦農業產業改革,補齊產業發展短板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平果市鄉村產業振興開局良好,但仍處于起步階段,鄉村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比如一些鄉村產業發展基礎不穩固、鄉村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鄉村產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問題。要補齊這些短板,必須聚焦農業產業改革,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業鏈水平,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平果市把鄉村產業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敗的關鍵,大力推進產業發展改革,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改進傳統產業模式,大力推進“水稻+蔬菜”輪作、“果園套種”的方式,不斷挖掘蔬菜生產潛力,抓好“菜籃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成功打造特色水果、種桑養蠶、生豬養殖、林下養雞、種草養牛、陸基養魚六大“億元產業”,特色產業覆蓋率達100%。重點推廣“異位發酵床”項目建設,動員現有規模養殖場改造豬舍,進行轉型升級,積極引進桑蠶精深加工企業,不斷延長桑蠶產業鏈。2022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4元,同比增長8%。加強龍頭企業帶動,打造核心產業示范區。創新“龍頭企業+農戶+基地+學院”的“1+N”鄉村振興聯動發展模式,先后引入16家農業龍頭企業進駐,創建自治區級農產品加工聚集區,累計培育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1家,創建自治區現代農業示范區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406家,家庭農場478家,形成“前有科技支撐、中有龍頭帶動、后有市場依托”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墾造水田,充分挖掘產業潛力。把墾造水田作為“書記工程”強力推進,完成墾造水田1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4.36萬畝,構建“田成方、渠相連、路成網”新田園格局。同時,積極謀劃后續發展,引導企業導入產業,發展現代農業,形成規?;a業鏈,解決后期管護難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例如,平果市依托本地田園風光、傳統村落等資源,全力打造果化田園綜合體項目,完成睡蓮、稻蝦養魚等產業導入,推進農旅融合發展。

      聚焦人才引培改革,夯實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鄉村振興需要很多類型和層次的人才,比如農業生產經營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農村實用人才,農業科技人才等。但也要清醒認識到,人才隊伍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

      平果市堅持把人才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注重“選用引育”相結合,破解鄉村振興人才智力支撐難題。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創新出臺《平果“農村人才雙引”工程實施方案》等文件,形成具有平果比較優勢的引才政策,大力引進農業科技、創新創業、村干部等各類人才。建強人才工作陣地。成立鄉(鎮)綠領人才工作站,為每個鄉(鎮)引進1名“鄉村規劃師”,實現“鄉村規劃師”全覆蓋,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創新人才培育使用機制。實施鄉土人才培育工程,通過建立鄉土人才動態管理數據庫、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挖掘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同時,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推行村干部“學歷提升、導師幫帶、跟班輪訓、項目領辦、工作清單化管理”五大工程,吸引更多平果籍人才回流,打通人才向鄉村流動的通道。

      聚焦鄉村文化改革,倡導鄉村文明新風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法治教育,推進移風易俗,引導農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覺遵守村規民約。曾經,一些地區由于錯誤的政績觀作祟,對加強鄉村文明建設工作認識不夠,認為鄉風文明的成效看不到、摸不著。其實,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能夠促進人心凝聚、精神振奮、社會和諧,同時也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等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平果市大力開展文化進村和文明勸導活動,倡導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讓文化生根,文明落地。搭建實踐平臺,提升服務功能。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目前,建成文明實踐中心1個、文明實踐所12個、文明實踐站183個,實現縣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73個。強化思想引導,提升文明素養。集中開展鄉村陋習百日大排查行動、婚喪禮俗倡導新標準百日大攻堅、推進群眾觀念轉變百日大提升等行動,完成全市183個村(社區)村規民約修訂工作,讓新標準、新風尚成為人民群眾的行動自覺和行為準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融入思想道德建設和鄉村治理全過程,深入開展各項文明創評活動,帶動廣大群眾守公序、遵良俗,揚新風、革陋習。開展評先創優,引領文明風尚。挖掘收集優秀家風家訓,建成“優秀家風家訓文化長廊”,并通過與學校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實現萬條家訓進千家萬戶,培育良好家風。以自然屯為單位,開展優秀網格長、星級文明戶、平果好婆媳評比活動,挖掘身邊典型事例,引導村民推動移風易俗,引領鄉風文明新風尚,形成“屯屯開展評比,共建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

      第49頁-27.PNG

      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市委書記羅成(右一)調研油茶產業。

      聚焦生態建設改革,推進農村全面塑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苯ㄔO什么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鄉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要深刻認識到,良好的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望,必須堅持綠色發展,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平果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注重保護好鄉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農村全面塑形。加強鄉村風貌改造。以35個“鄉村振興重點村”為重點,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利用、村莊布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產業發展、生態宜居等規劃,完善農村供水管網設施,持續推進“三清三拆”和農房管控工作,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項目。改善提升人居環境。建立加強鄉村建設資金投入保障機制,2022年投入4581萬元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每個行政村、自然村屯均設置垃圾桶,配套生活垃圾運輸車,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狠抓生態環境保護。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深入開展生豬養殖排污處理攻堅戰,2022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9.1%,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著力發展綠色產業。海創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海城70兆瓦風電項目首批機組成功并網發電,全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等新能源項目加快建設,成功簽約引進國電投山東能源公司等一批新的風電項目,新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上升至42.6%。

      聚焦組織建設改革,夯實基層黨建基礎

      鄉村要振興,組織是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鶎咏M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是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順利實施的重要依托。因此,必須增強基層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造福群眾的能力,使其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成為帶領鄉親們致富謀發展的主心骨。

      面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新任務新變化新要求,平果市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推動組織振興,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改革,夯實“戰斗堡壘”,發揮“頭雁效應”,激發內生動力,賦能鄉村振興。強化領導班子隊伍建設。重點寫好村(社區)“兩委”換屆“后半篇文章”,實施村干部學習培訓、學歷提升、導師幫帶、跟班輪訓、互學互鑒、項目領辦、工作清單化管理等“七大工程”,全面提升村干部的能力素質,增強村干部抓工作落實的本領。發揮黨建示范區引領作用。以“鋁都紅”為主題,以“一月一主題一觀摩”活動和“鋁都紅”黨建品牌亮點工程績效評比工作為抓手,按照“市級布帶、鄉鎮布點”的總體思路,建設“黨建+紅色文化”“黨建+產業興旺”“黨建+鄉風文明”“黨建+治理有效”4條示范帶。結合“兩高”沿線鄉村風貌改造,以馬頭、新安、果化為重點,創建“紅色傳承多彩鋁都”黨建示范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創新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探索“黨組織領導、公司化經營、經理人運作”機制,創新一鎮一平臺公司、一村一公司發展模式,成立鎮級集體經濟公司12個,村級集體經濟公司183個,建立縣級職能部門項目下放機制,將縣級微小型項目下放到鄉(鎮),由鄉(鎮)統籌創建鄉、村級發展平臺承接項目建設,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2022年,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015.94萬元,183個村(社區)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發揮集鎮試點引領帶動作用。把發展壯大榜圩集鎮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突出寫好產業振興、基礎教育、特色文體、生態旅游、醫療康養、服務發展“六篇文章”,打造平果市副中心城市,推動南北地區城鄉均衡發展、融合發展。

      民族要振興,鄉村必振興。下一步,平果市將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不松勁,全力推進“三農”集成改革,協調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聚力寫好鄉村振興文章,爭創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用實際行動和成效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開創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平果發展新局面。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市委書記)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專題專欄
      聯系我們|網站介紹|管理團隊|歡迎投稿|雜志訂閱|網站聲明|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雜志社 版權所有:中國鄉村振興網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共濟大廈12層 郵編:100028 投訴電話:(010)84297683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在线播放
      1. <big id="levzo"></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