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g id="levzo"></big>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陳儒茂:高質量推進新時代山海黎鄉全面振興

      時間:2023-02-18 11:00:00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作者:陳儒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破除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促進發展要素、各類服務更多下鄉,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和實現鄉村振興,既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局性歷史性任務,也是解決好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和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有力抓手,更是各地發揮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作為海南島西部的沿海市縣、少數民族市縣,工業、農業、旅游業基礎良好,生態資源稟賦優越,地域性文化資源獨特,近年來,充分打好特色優勢牌,走好融合發展路,持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走出了一條具有昌江特色的縣域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第38頁-32.PNG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委書記陳儒茂(右三)到七叉鎮調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堅持城鄉融合,提升“宜居”新品質

      城鄉融合,生態宜居是基礎,就是要實現城市和鄉村各美其美、協調發展。重點難點是要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立足縣情實際,昌江縣以高水平國土空間規劃引領,統籌好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從最基礎的方面入手,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一體規劃建設,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破解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等難題,不斷增強城鄉宜居功能品質。

      一體推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在重大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上,對外加強與區域聯動,對接“全島同城化”交通網絡,推進與周邊市縣互聯互通;對內全面推進“五網”改造升級,加強山海聯動、城鄉互融,鞏固拓展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全省“全光網”示范縣成果,貫通山?;ネ糜喂?,推進美麗鄉村路、“村村通”公交、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村鎮一體化集中式供水工程等建設,升級改造農村智能電網,推進農村“氣代柴薪”,推動5G和千兆光網向鄉鎮、村延伸覆蓋,不斷提升城鄉基礎設施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為目標指向,推進城鄉教育、醫療、社保、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不斷縮小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重點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依托優質學校逐步推進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深化縣域緊密型醫共體改革,推動醫療衛生資源擴容下沉,持續提升鎮村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努力實現城鄉健康服務公平共享。有序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完善城鄉公共基礎和服務配套,提升村(社區)養老、托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

      推進人居環境品質提升。統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無廢城市創建,持續打好污染防治、六水共治攻堅戰,推進山水林田湖海濕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深化城鄉綠化美化彩化亮化凈化,全域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顏值,塑造純美昌江名片。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計劃到2025年實現衛生戶廁、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設施、美麗鄉村全覆蓋。推進村莊和居民點現代化、產業化、旅游化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麗漁村、黎族特色村寨、綠色村莊、森林鄉村,使鄉村成為人人向往的美好之地。

      堅持產業融合,激活“宜業”新引擎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v觀當前廣大鄉村發展現狀,產業體系不健全、二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產業融合發展失衡等問題較為突出。要破解這個困局,關鍵是要大力發展縣域優勢產業,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不斷吸引資本和勞動力回流,促進各類要素在城鄉順暢流動、合理配置。昌江縣農工旅產業發展資源齊全、基礎良好,通過優化縣域產業布局,培育壯大優勢產業,深挖鄉村多元價值,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拓寬鄉村發展空間,帶動農民多渠道增收。

      構建多元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工農旅文漁“五業”并進,高標準建設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園,積極培育千億級清潔能源產業集群,依托百年工業遺存、核電產業開發“工業+旅游”新業態。發展“十大特色種養業”品牌農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漁業產業園、現代海洋牧場建設,持續完善農產品加工、種苗繁育、冷鏈物流產業體系,依托花卉、稻田、芒果等特色產業基地發展農旅融合業態,不斷拉長農業產業鏈條。推進文旅融合,立足“中國西岸·小眾天堂”定位,大力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四個“國”字號公園,打造中國木棉之鄉、全國圍棋之鄉、昌江玉等文旅品牌,挖掘黎族文化、雨林文化、考古文化等特色文化,不斷豐富體育旅游、文化旅游、非遺旅游、森林康養等業態。

      創建一批特色產業小鎮。依托昌江縣山地雨林、黎鄉風情、濱海岸線等優勢資源稟賦,結合鎮域發展基礎、優勢產業、特色文化等要素,以產為核、多元融合打造特色產業小鎮,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群眾參與的方式,高品位規劃建設“黎花里”文旅小鎮,把稀缺的原生態文化、優美的自然景觀轉化為發展優勢。借助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金字招牌”,打造霸王嶺海南長臂猿旅游小鎮;利用數字農業和農村電商平臺,打造互聯網農業小鎮。

      壯大“一村一品”產業。依托昌江縣特色的熱帶優質水果、冬季瓜菜、深海網箱養殖等產業,以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為導向,結合各村優勢因地制宜走“一村一品、特色富農”之路。推進昌江芒果、好清香水菠蘿、姜園圣女果、五大哈密瓜、大安黑皮冬瓜、保平毛豆、海尾地瓜等“一村一品”專業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創建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打造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充分挖掘農村生態環境、農耕文明、民俗文化等功能,積極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椰級鄉村旅游點、非遺旅游村,培育鄉村振興重要增長極。

      堅持治理融合,構筑“和美”新家園

      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但當前,在一些農村,社會矛盾糾紛、賭博、紅白事大操大辦、非法開展封建迷信活動等現象仍較為突出,對基層治理質量和效率也提出更高要求。圍繞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昌江縣不斷完善和改進鄉村治理方式,探索出一條鄉村善治之路。

      堅持黨建引領,建強一個核心戰斗堡壘。以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為抓手,持續開展農村十星“兩委”、五星機關黨支部和黨建示范點創建。通過加大力度排查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派駐鄉村振興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招引大學生村務專員,建立村(社區)干部報酬正常增長、教育培訓、學歷提升等機制。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黨員“雙報到”等制度,不斷提升基層隊伍素質和黨組織領導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水平。

      創新治理模式,構建三治融合治理體系。在完善“一核兩委一會”鄉村治理體系基礎上,通過試點先行、逐步推廣方式,積極探索基層群眾自治實踐,在全省示范推行首批“鄉村履職清單+政府事務清單積分制”,建立《公共服務清單》《黨建引領清單》《鄉村發展清單》《村民行為清單》等指標體系,一體推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推動公共服務資源、治理、服務重心下移,引導群眾參與社會治理,進一步激發自治活力。

      特色文化賦能,推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的根本,打造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點,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推進鄉村移風易俗,不斷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全面建設“文化昌江”,大力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少數民族村莊打造一批黎錦、黎陶、牛皮凳、藤編等非遺技藝傳習所、展銷館、實驗館、生產基地,深入開展非遺進校園、百姓學堂、文化進萬家等文化惠民活動,大力開展黎族歌舞器樂等文藝創作,有效發揮特色文化融合教化、熏染陶冶作用,切實守住“鄉魂”、護住“鄉根”、留住“鄉愁”。

      鄉村振興是篇大文章,需要穩扎穩打、久久為功。下一步,昌江縣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抓住“宜居”“宜業”“和美”三個重點,努力扮靚“面子”,夯實“里子”,繪就景美、民富、人和的新時代山海黎鄉全面振興畫卷!

      (作者系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委書記)

      0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
      標簽書記視窗    
      高端視點

      陳儒茂:高質量推進新時代山海黎鄉全面振興

      時間:2023-02-18 11:00:00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陳儒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破除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促進發展要素、各類服務更多下鄉,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和實現鄉村振興,既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局性歷史性任務,也是解決好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和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有力抓手,更是各地發揮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作為海南島西部的沿海市縣、少數民族市縣,工業、農業、旅游業基礎良好,生態資源稟賦優越,地域性文化資源獨特,近年來,充分打好特色優勢牌,走好融合發展路,持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走出了一條具有昌江特色的縣域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第38頁-32.PNG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委書記陳儒茂(右三)到七叉鎮調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堅持城鄉融合,提升“宜居”新品質

      城鄉融合,生態宜居是基礎,就是要實現城市和鄉村各美其美、協調發展。重點難點是要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立足縣情實際,昌江縣以高水平國土空間規劃引領,統籌好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從最基礎的方面入手,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一體規劃建設,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破解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等難題,不斷增強城鄉宜居功能品質。

      一體推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在重大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上,對外加強與區域聯動,對接“全島同城化”交通網絡,推進與周邊市縣互聯互通;對內全面推進“五網”改造升級,加強山海聯動、城鄉互融,鞏固拓展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全省“全光網”示范縣成果,貫通山?;ネ糜喂?,推進美麗鄉村路、“村村通”公交、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村鎮一體化集中式供水工程等建設,升級改造農村智能電網,推進農村“氣代柴薪”,推動5G和千兆光網向鄉鎮、村延伸覆蓋,不斷提升城鄉基礎設施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為目標指向,推進城鄉教育、醫療、社保、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不斷縮小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重點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依托優質學校逐步推進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深化縣域緊密型醫共體改革,推動醫療衛生資源擴容下沉,持續提升鎮村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努力實現城鄉健康服務公平共享。有序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完善城鄉公共基礎和服務配套,提升村(社區)養老、托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

      推進人居環境品質提升。統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無廢城市創建,持續打好污染防治、六水共治攻堅戰,推進山水林田湖海濕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深化城鄉綠化美化彩化亮化凈化,全域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顏值,塑造純美昌江名片。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計劃到2025年實現衛生戶廁、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設施、美麗鄉村全覆蓋。推進村莊和居民點現代化、產業化、旅游化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麗漁村、黎族特色村寨、綠色村莊、森林鄉村,使鄉村成為人人向往的美好之地。

      堅持產業融合,激活“宜業”新引擎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v觀當前廣大鄉村發展現狀,產業體系不健全、二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產業融合發展失衡等問題較為突出。要破解這個困局,關鍵是要大力發展縣域優勢產業,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不斷吸引資本和勞動力回流,促進各類要素在城鄉順暢流動、合理配置。昌江縣農工旅產業發展資源齊全、基礎良好,通過優化縣域產業布局,培育壯大優勢產業,深挖鄉村多元價值,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拓寬鄉村發展空間,帶動農民多渠道增收。

      構建多元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工農旅文漁“五業”并進,高標準建設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園,積極培育千億級清潔能源產業集群,依托百年工業遺存、核電產業開發“工業+旅游”新業態。發展“十大特色種養業”品牌農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漁業產業園、現代海洋牧場建設,持續完善農產品加工、種苗繁育、冷鏈物流產業體系,依托花卉、稻田、芒果等特色產業基地發展農旅融合業態,不斷拉長農業產業鏈條。推進文旅融合,立足“中國西岸·小眾天堂”定位,大力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四個“國”字號公園,打造中國木棉之鄉、全國圍棋之鄉、昌江玉等文旅品牌,挖掘黎族文化、雨林文化、考古文化等特色文化,不斷豐富體育旅游、文化旅游、非遺旅游、森林康養等業態。

      創建一批特色產業小鎮。依托昌江縣山地雨林、黎鄉風情、濱海岸線等優勢資源稟賦,結合鎮域發展基礎、優勢產業、特色文化等要素,以產為核、多元融合打造特色產業小鎮,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群眾參與的方式,高品位規劃建設“黎花里”文旅小鎮,把稀缺的原生態文化、優美的自然景觀轉化為發展優勢。借助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金字招牌”,打造霸王嶺海南長臂猿旅游小鎮;利用數字農業和農村電商平臺,打造互聯網農業小鎮。

      壯大“一村一品”產業。依托昌江縣特色的熱帶優質水果、冬季瓜菜、深海網箱養殖等產業,以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為導向,結合各村優勢因地制宜走“一村一品、特色富農”之路。推進昌江芒果、好清香水菠蘿、姜園圣女果、五大哈密瓜、大安黑皮冬瓜、保平毛豆、海尾地瓜等“一村一品”專業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創建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打造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充分挖掘農村生態環境、農耕文明、民俗文化等功能,積極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椰級鄉村旅游點、非遺旅游村,培育鄉村振興重要增長極。

      堅持治理融合,構筑“和美”新家園

      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但當前,在一些農村,社會矛盾糾紛、賭博、紅白事大操大辦、非法開展封建迷信活動等現象仍較為突出,對基層治理質量和效率也提出更高要求。圍繞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昌江縣不斷完善和改進鄉村治理方式,探索出一條鄉村善治之路。

      堅持黨建引領,建強一個核心戰斗堡壘。以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為抓手,持續開展農村十星“兩委”、五星機關黨支部和黨建示范點創建。通過加大力度排查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派駐鄉村振興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招引大學生村務專員,建立村(社區)干部報酬正常增長、教育培訓、學歷提升等機制。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黨員“雙報到”等制度,不斷提升基層隊伍素質和黨組織領導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水平。

      創新治理模式,構建三治融合治理體系。在完善“一核兩委一會”鄉村治理體系基礎上,通過試點先行、逐步推廣方式,積極探索基層群眾自治實踐,在全省示范推行首批“鄉村履職清單+政府事務清單積分制”,建立《公共服務清單》《黨建引領清單》《鄉村發展清單》《村民行為清單》等指標體系,一體推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推動公共服務資源、治理、服務重心下移,引導群眾參與社會治理,進一步激發自治活力。

      特色文化賦能,推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的根本,打造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點,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推進鄉村移風易俗,不斷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全面建設“文化昌江”,大力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少數民族村莊打造一批黎錦、黎陶、牛皮凳、藤編等非遺技藝傳習所、展銷館、實驗館、生產基地,深入開展非遺進校園、百姓學堂、文化進萬家等文化惠民活動,大力開展黎族歌舞器樂等文藝創作,有效發揮特色文化融合教化、熏染陶冶作用,切實守住“鄉魂”、護住“鄉根”、留住“鄉愁”。

      鄉村振興是篇大文章,需要穩扎穩打、久久為功。下一步,昌江縣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抓住“宜居”“宜業”“和美”三個重點,努力扮靚“面子”,夯實“里子”,繪就景美、民富、人和的新時代山海黎鄉全面振興畫卷!

      (作者系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委書記)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專題專欄
      聯系我們|網站介紹|管理團隊|歡迎投稿|雜志訂閱|網站聲明|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雜志社 版權所有:中國鄉村振興網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共濟大廈12層 郵編:100028 投訴電話:(010)84297683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在线播放
      1. <big id="levzo"></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