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海原縣:壯產業 穩就業 做好搬遷“后半篇”文章
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讓脫貧群眾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笆濉逼陂g,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共有3639戶15221人從大山深處搬入安置點,住進了寬敞明亮、安全牢固的新房,擺脫了昔日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娶妻難、住房難的窘境。
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海原縣因地制宜抓產業、多種方式穩就業,做好搬遷“后半篇”文章,讓脫貧群眾踏上致富“快車道”。
海原縣三河鎮富陵村新貌。
壯產業 讓幸福長在熱土上
“這邊好啊,村道硬化到家門口,每家都有小庭院,還免費發了紅梅杏、香水梨及李子等樹苗,讓我們發展庭院經濟?!闭勂鹑缃竦纳?,脫貧戶馬福禮樂呵呵地說。
搬遷后,史店鄉蒼灣村圍繞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發力,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目前,蒼灣村通過聯農帶農機制,種植紅蔥1萬畝,涉及全村300戶,帶動脫貧戶263人務工增收。
蒼灣村是海原縣全力做好搬遷后扶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海原縣加大搬遷后產業扶持力度,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有收入,實現安居樂業。
完成搬遷后,七營鎮南堡村把工作重心迅速從解決好“怎么搬”向確?!胺€得住、有產業、能致富”轉變,積極謀劃產業發展,大力扶持發展草畜產業。
“我們全村的幸福,就在這300多頭安格斯牛身上了?!蹦媳ご逯铱○B殖專業合作社社長余忠俊望著牛棚里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肉牛,話語中透出自信和干勁。
據余忠俊介紹,前些年他剛返鄉發展養殖業時,養殖的是黃牛,因為品種不好,賣不出好價格。借助針對搬遷點的肉牛養殖“出戶入園”政策,2020年,余忠俊成立了海原縣忠俊養殖專業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經發展到300多頭安格斯肉牛的養殖規模。
“現在合作社也走上正軌了,我一個人富起來不算啥,接下來我會借著這個‘?!瘎?,帶動村里的鄉親都過上好日子?!庇嘀铱『┬χf。
目前,南堡村搬遷點牛存欄175頭、羊存欄700只,草畜產業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為解決搬遷安置點戶內空間狹小、養殖成本較高、效益不突出等問題,海原縣以市場需求、高端品種、規模養殖為導向,堅持標準化、規?;?、專業化養殖,集中建設了養殖園區,通過“出戶入園”的方式發展肉牛養殖,農戶以入股分紅的方式,把牛交由村集體統一飼養、統一防疫、統一出售,改自行散養為養殖場標準化喂養。
“出戶入園”項目在有效降低飼養成本、提高肉牛品質的同時,還使村民有時間務工或利用閑置的棚圈資源發展其他產業。目前,海原縣3個搬遷養殖園區已入園70戶,共有1736頭牛。
中衛市海原縣三河鎮富陵村肉牛養殖合作社工作人員正在給牛添置飼草。
穩就業 新居民開啟新生活
在南堡村幫扶車間,30多名婦女正在嫻熟地操作著縫紉機生產服裝。
“幫扶車間解決了村里婦女外出務工的難題,大家不僅可以在家門口掙錢,還能照顧到家里。像我們這些女孩在這里打工,離家近,家里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睂ΜF在的新生活,搬遷戶韓娟娟很滿意。
完成搬遷后,南堡村積極解決搬遷群眾轉移就業問題,把就業崗位和技能培訓送到群眾家門口。
截至目前,南堡村引導外出務工840人,其中脫貧人口431人,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萬元。
在全縣范圍內,海原縣為幫助搬遷群眾解決就業問題,累計舉辦建筑工程、中式烹調、刺繡、家政服務、紡織等技能培訓40余次。同時,海原縣還組織本縣20余家勞務中介公司,對接浙江、湖北20余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4萬個以上。
如今的海原縣,通過產業培育、就業幫扶等多措并舉,已實現了搬遷群眾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項目的占比,逐年提升產業規模,改善產業配比,為搬遷區打造致富產業,同時,聚力做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兩個帶頭人’培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等重點工作,為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焙Th委副書記李明說。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鄉村振興局)
寧夏海原縣:壯產業 穩就業 做好搬遷“后半篇”文章
時間:2023-02-18 11:00:00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2023年第04期
作者:郭建巍
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讓脫貧群眾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笆濉逼陂g,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共有3639戶15221人從大山深處搬入安置點,住進了寬敞明亮、安全牢固的新房,擺脫了昔日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娶妻難、住房難的窘境。
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海原縣因地制宜抓產業、多種方式穩就業,做好搬遷“后半篇”文章,讓脫貧群眾踏上致富“快車道”。
海原縣三河鎮富陵村新貌。
壯產業 讓幸福長在熱土上
“這邊好啊,村道硬化到家門口,每家都有小庭院,還免費發了紅梅杏、香水梨及李子等樹苗,讓我們發展庭院經濟?!闭勂鹑缃竦纳?,脫貧戶馬福禮樂呵呵地說。
搬遷后,史店鄉蒼灣村圍繞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發力,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目前,蒼灣村通過聯農帶農機制,種植紅蔥1萬畝,涉及全村300戶,帶動脫貧戶263人務工增收。
蒼灣村是海原縣全力做好搬遷后扶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海原縣加大搬遷后產業扶持力度,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有收入,實現安居樂業。
完成搬遷后,七營鎮南堡村把工作重心迅速從解決好“怎么搬”向確?!胺€得住、有產業、能致富”轉變,積極謀劃產業發展,大力扶持發展草畜產業。
“我們全村的幸福,就在這300多頭安格斯牛身上了?!蹦媳ご逯铱○B殖專業合作社社長余忠俊望著牛棚里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肉牛,話語中透出自信和干勁。
據余忠俊介紹,前些年他剛返鄉發展養殖業時,養殖的是黃牛,因為品種不好,賣不出好價格。借助針對搬遷點的肉牛養殖“出戶入園”政策,2020年,余忠俊成立了海原縣忠俊養殖專業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經發展到300多頭安格斯肉牛的養殖規模。
“現在合作社也走上正軌了,我一個人富起來不算啥,接下來我會借著這個‘?!瘎?,帶動村里的鄉親都過上好日子?!庇嘀铱『┬χf。
目前,南堡村搬遷點牛存欄175頭、羊存欄700只,草畜產業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為解決搬遷安置點戶內空間狹小、養殖成本較高、效益不突出等問題,海原縣以市場需求、高端品種、規模養殖為導向,堅持標準化、規?;?、專業化養殖,集中建設了養殖園區,通過“出戶入園”的方式發展肉牛養殖,農戶以入股分紅的方式,把牛交由村集體統一飼養、統一防疫、統一出售,改自行散養為養殖場標準化喂養。
“出戶入園”項目在有效降低飼養成本、提高肉牛品質的同時,還使村民有時間務工或利用閑置的棚圈資源發展其他產業。目前,海原縣3個搬遷養殖園區已入園70戶,共有1736頭牛。
中衛市海原縣三河鎮富陵村肉牛養殖合作社工作人員正在給牛添置飼草。
穩就業 新居民開啟新生活
在南堡村幫扶車間,30多名婦女正在嫻熟地操作著縫紉機生產服裝。
“幫扶車間解決了村里婦女外出務工的難題,大家不僅可以在家門口掙錢,還能照顧到家里。像我們這些女孩在這里打工,離家近,家里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睂ΜF在的新生活,搬遷戶韓娟娟很滿意。
完成搬遷后,南堡村積極解決搬遷群眾轉移就業問題,把就業崗位和技能培訓送到群眾家門口。
截至目前,南堡村引導外出務工840人,其中脫貧人口431人,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萬元。
在全縣范圍內,海原縣為幫助搬遷群眾解決就業問題,累計舉辦建筑工程、中式烹調、刺繡、家政服務、紡織等技能培訓40余次。同時,海原縣還組織本縣20余家勞務中介公司,對接浙江、湖北20余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4萬個以上。
如今的海原縣,通過產業培育、就業幫扶等多措并舉,已實現了搬遷群眾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項目的占比,逐年提升產業規模,改善產業配比,為搬遷區打造致富產業,同時,聚力做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兩個帶頭人’培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等重點工作,為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焙Th委副書記李明說。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鄉村振興局)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