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g id="levzo"></big>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山西中陽縣:搬出的是生活 溢出的是幸福

      時間:2023-02-18 11:00:00來源:《中國鄉村振興》2023年第04期作者:康桂芳

      新春前夕,呂梁大地迎來了2023年的第一場大雪,這場雪為中陽縣的七個易地搬遷安置小區披上了銀裝。

      從2017年起,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按照“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的目標要求,將“挪窮窩”與“拔窮根”并舉,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增收同步,集中安置搬遷戶2272戶6786人,讓搬遷群眾住上了安全房、走上了小康路、圓了幸福夢,演繹著易地搬遷的中陽故事。

      第75頁-59.PNG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升輝社區安置點搬遷群眾在幫扶車間務工。

      搬遷群眾“樂業”開啟新生活

      春節期間,家政服務需求大幅增長。中陽縣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升輝小區的搬遷戶郭應峰忙個不停。這天她又起了個大早,顧不上吃早飯,帶著噴壺、抹布、磁力玻璃擦等清潔工具準時到顧客家里,開始清潔工作。  

      “每天的預約電話都特別多,干完上午這單,下午還有一單已經約好了?!惫鶓逶谏鐓^服務中心做保潔工作,每月工資收入2000元,她還利用業余時間在小區里做家政小時工。

      “從山里搬出來后,生活質量跨越了好幾級,住上樓房,水電、暖氣、網絡通到家中。我還可以自己再搞副業,在村里可是沒有這樣的機會?!闭绻鶓逅?,在升輝小區,一排排住宅樓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寬闊平坦,學校、衛生院、活動中心、便民大廳、體育場等應有盡有。

      2017年到2019年,共有1255戶4032人陸續搬遷至升輝小區,在這里開啟了新生活。

      2022年以來,為進一步拓寬脫貧勞動力的就業渠道,中陽縣著力在搭建就業平臺、優化便民服務上下功夫,引導全縣各類市場主體開發適合脫貧勞動力就業的工作崗位1089個,實施了“千人就業”專項招聘,在7個安置點全部成立就業服務站,共配備就業服務工作人員11名,逐人逐戶對安置點勞動力進行摸排,開展定向招聘活動13場,實現930名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

      特色產業“賦能”鋪就致富振興路

      換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

      搬出山,生計怎么辦?為了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中陽縣委縣政府出臺一系列舉措,壯大空心掛面加工、手工編織、民俗刺繡剪紙等特色產業,拓寬搬遷戶增收致富渠道。

      2019年,38歲的王梅梅搬遷到友盛龍鳳苑易地搬遷安置小區,住進“做夢也沒有想到的”110平方米大房子。在搬遷前,王梅梅一家六口住在武家莊鎮張家莊村,吃水靠挑,生活靠天。地里的收成“糊”不住一家人的日子,王梅梅不得不外出闖蕩,成了當地第一批下山謀生的打工人。

      搬進新家后,當地政府鼓勵村民發展特色產業,王梅梅也不再外出務工,在政府的支持下,開辦了手工空心掛面作坊?!凹兪止烀?,吃過的都說好?!蓖趺访氛f,手工作坊第一年生產掛面3000多斤,凈收入1萬多元,帶動脫貧勞動力6人就業?!薄白隹招膾烀娴膫鞒腥恕笔峭趺访返哪繕撕屠硐?。如今,她的手工作坊除去成本費和人工費外,每年有五六萬元的收入。

      “‘兔’步青云”的剪紙畫、兔子玩偶抱枕、對聯窗花……1月17日,升輝小區孵化園三樓的武小汾傳統工藝大師創新工作室內,擺滿了學員們的剪紙和刺繡作品。

      “自己掙錢自己花,腰桿硬?!卑徇w戶劉建梅表示,過去她是典型的家庭主婦,自從加入到了剪紙工作室,學習剪紙、刺繡的技能后,不僅可以熟練完成刺繡作品,而且還學會了編織等手藝活。如今,刺繡成了劉建梅的主要營生,每年收入近兩萬元。

      在升輝小區,像劉建梅這樣學習剪紙、刺繡的女性有30余人,每年生產剪紙、刺繡品上萬件套。

      近年來,中陽縣通過不斷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已帶動400余名脫貧勞動力就業增收,實現了搬遷群眾由“靠天吃飯”到“靠技生錢”的蛻變。

      第76頁-60.PNG

      山西省中陽縣升輝社區正在進行理論政策宣傳。

      創新治理模式 托起宜居幸福夢

      “搬出來,免不了要回村里蓋個章,跑來跑去起碼要一個月才能辦好?,F在在家門口的便民服務中心就有‘幫代辦’,實在是太方便了?!痹谟咽堷P苑搬遷安置小區,來這里辦事的搬遷群眾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為了解決移居縣城的農村居民就醫、上學、貸款等常辦事項辦理“來回跑”的問題,讓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駐友盛安置點工作隊依托便民服務一體化平臺開設了幫辦代辦窗口和輪流值班制度。

      目前,在升輝小區、友盛龍鳳苑社區等安置社區都設立了“幫代辦”便民服務窗口,安排了幫辦的代辦員。搬遷群眾有任何事情,可以直接到便民服務窗口或打電話給代辦員就可以反映問題。代辦員將問題梳理整合后,分類對接村民所在的鄉鎮村委委會,加快辦事流程,實現統一代辦。

      中陽縣利用“幫代辦”成功破解了搬遷群眾“兩頭跑”的難題,獲得搬遷群眾好評,極大地方便了搬遷群眾,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搬進去,住得下,穩得住,融進來,富起來,美起來”。中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書林介紹,中陽縣以創建易地搬遷“五好社區”為契機,持續推進后續扶持各項工作,落細落實網格治理機制、群眾增收機制、保障服務機制,不斷增強搬遷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成立安置區黨委,將268名搬遷戶黨員、流動黨員編入網格黨小組,將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延伸到樓棟單元、居民住戶。

      ——強化網格治理,堅持以搬遷群眾需求為導向,在安置區劃分了11個一級網格,設置12個二級網格168個三級網格,覆蓋安置區所有移民搬遷群眾。

      “小區里有幼兒園,出了小區就有小學和高中,孩子讀書的地方就在附近,上下學方便多了。小區里就有醫療所,家里大人孩子有個頭疼腦熱,看病也變得方便了?!卑徇w戶王建軍說。

      在中陽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真切地傳遞著搬遷群眾的幸福感?!叭罕姷男腋V笖稻褪且椎匕徇w工作的最高目標。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壯大特色產業,不斷完善治理模式,切實做好搬遷后扶工作,讓搬遷群眾在新居收獲滿滿的幸福!”李書林表示。

      (作者單位:山西省呂梁日報社)

      0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
      標簽搬遷后扶    
      資訊播報

      山西中陽縣:搬出的是生活 溢出的是幸福

      時間:2023-02-18 11:00:00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2023年第04期

      作者:康桂芳

      新春前夕,呂梁大地迎來了2023年的第一場大雪,這場雪為中陽縣的七個易地搬遷安置小區披上了銀裝。

      從2017年起,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按照“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的目標要求,將“挪窮窩”與“拔窮根”并舉,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增收同步,集中安置搬遷戶2272戶6786人,讓搬遷群眾住上了安全房、走上了小康路、圓了幸福夢,演繹著易地搬遷的中陽故事。

      第75頁-59.PNG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升輝社區安置點搬遷群眾在幫扶車間務工。

      搬遷群眾“樂業”開啟新生活

      春節期間,家政服務需求大幅增長。中陽縣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升輝小區的搬遷戶郭應峰忙個不停。這天她又起了個大早,顧不上吃早飯,帶著噴壺、抹布、磁力玻璃擦等清潔工具準時到顧客家里,開始清潔工作。  

      “每天的預約電話都特別多,干完上午這單,下午還有一單已經約好了?!惫鶓逶谏鐓^服務中心做保潔工作,每月工資收入2000元,她還利用業余時間在小區里做家政小時工。

      “從山里搬出來后,生活質量跨越了好幾級,住上樓房,水電、暖氣、網絡通到家中。我還可以自己再搞副業,在村里可是沒有這樣的機會?!闭绻鶓逅?,在升輝小區,一排排住宅樓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寬闊平坦,學校、衛生院、活動中心、便民大廳、體育場等應有盡有。

      2017年到2019年,共有1255戶4032人陸續搬遷至升輝小區,在這里開啟了新生活。

      2022年以來,為進一步拓寬脫貧勞動力的就業渠道,中陽縣著力在搭建就業平臺、優化便民服務上下功夫,引導全縣各類市場主體開發適合脫貧勞動力就業的工作崗位1089個,實施了“千人就業”專項招聘,在7個安置點全部成立就業服務站,共配備就業服務工作人員11名,逐人逐戶對安置點勞動力進行摸排,開展定向招聘活動13場,實現930名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

      特色產業“賦能”鋪就致富振興路

      換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

      搬出山,生計怎么辦?為了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中陽縣委縣政府出臺一系列舉措,壯大空心掛面加工、手工編織、民俗刺繡剪紙等特色產業,拓寬搬遷戶增收致富渠道。

      2019年,38歲的王梅梅搬遷到友盛龍鳳苑易地搬遷安置小區,住進“做夢也沒有想到的”110平方米大房子。在搬遷前,王梅梅一家六口住在武家莊鎮張家莊村,吃水靠挑,生活靠天。地里的收成“糊”不住一家人的日子,王梅梅不得不外出闖蕩,成了當地第一批下山謀生的打工人。

      搬進新家后,當地政府鼓勵村民發展特色產業,王梅梅也不再外出務工,在政府的支持下,開辦了手工空心掛面作坊?!凹兪止烀?,吃過的都說好?!蓖趺访氛f,手工作坊第一年生產掛面3000多斤,凈收入1萬多元,帶動脫貧勞動力6人就業?!薄白隹招膾烀娴膫鞒腥恕笔峭趺访返哪繕撕屠硐?。如今,她的手工作坊除去成本費和人工費外,每年有五六萬元的收入。

      “‘兔’步青云”的剪紙畫、兔子玩偶抱枕、對聯窗花……1月17日,升輝小區孵化園三樓的武小汾傳統工藝大師創新工作室內,擺滿了學員們的剪紙和刺繡作品。

      “自己掙錢自己花,腰桿硬?!卑徇w戶劉建梅表示,過去她是典型的家庭主婦,自從加入到了剪紙工作室,學習剪紙、刺繡的技能后,不僅可以熟練完成刺繡作品,而且還學會了編織等手藝活。如今,刺繡成了劉建梅的主要營生,每年收入近兩萬元。

      在升輝小區,像劉建梅這樣學習剪紙、刺繡的女性有30余人,每年生產剪紙、刺繡品上萬件套。

      近年來,中陽縣通過不斷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已帶動400余名脫貧勞動力就業增收,實現了搬遷群眾由“靠天吃飯”到“靠技生錢”的蛻變。

      第76頁-60.PNG

      山西省中陽縣升輝社區正在進行理論政策宣傳。

      創新治理模式 托起宜居幸福夢

      “搬出來,免不了要回村里蓋個章,跑來跑去起碼要一個月才能辦好?,F在在家門口的便民服務中心就有‘幫代辦’,實在是太方便了?!痹谟咽堷P苑搬遷安置小區,來這里辦事的搬遷群眾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為了解決移居縣城的農村居民就醫、上學、貸款等常辦事項辦理“來回跑”的問題,讓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駐友盛安置點工作隊依托便民服務一體化平臺開設了幫辦代辦窗口和輪流值班制度。

      目前,在升輝小區、友盛龍鳳苑社區等安置社區都設立了“幫代辦”便民服務窗口,安排了幫辦的代辦員。搬遷群眾有任何事情,可以直接到便民服務窗口或打電話給代辦員就可以反映問題。代辦員將問題梳理整合后,分類對接村民所在的鄉鎮村委委會,加快辦事流程,實現統一代辦。

      中陽縣利用“幫代辦”成功破解了搬遷群眾“兩頭跑”的難題,獲得搬遷群眾好評,極大地方便了搬遷群眾,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搬進去,住得下,穩得住,融進來,富起來,美起來”。中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書林介紹,中陽縣以創建易地搬遷“五好社區”為契機,持續推進后續扶持各項工作,落細落實網格治理機制、群眾增收機制、保障服務機制,不斷增強搬遷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成立安置區黨委,將268名搬遷戶黨員、流動黨員編入網格黨小組,將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延伸到樓棟單元、居民住戶。

      ——強化網格治理,堅持以搬遷群眾需求為導向,在安置區劃分了11個一級網格,設置12個二級網格168個三級網格,覆蓋安置區所有移民搬遷群眾。

      “小區里有幼兒園,出了小區就有小學和高中,孩子讀書的地方就在附近,上下學方便多了。小區里就有醫療所,家里大人孩子有個頭疼腦熱,看病也變得方便了?!卑徇w戶王建軍說。

      在中陽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真切地傳遞著搬遷群眾的幸福感?!叭罕姷男腋V笖稻褪且椎匕徇w工作的最高目標。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壯大特色產業,不斷完善治理模式,切實做好搬遷后扶工作,讓搬遷群眾在新居收獲滿滿的幸福!”李書林表示。

      (作者單位:山西省呂梁日報社)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專題專欄
      聯系我們|網站介紹|管理團隊|歡迎投稿|雜志訂閱|網站聲明|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雜志社 版權所有:中國鄉村振興網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共濟大廈12層 郵編:100028 投訴電話:(010)84297683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在线播放
      1. <big id="levzo"></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