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會組織精準助力鄉村振興
3月17日,河南省鄉村振興局和河南省民政廳聯合召開省級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業務對接會,河南省物流協會等71家社會組織對嵩縣、臺前、盧氏和淅川縣4個省級鄉村振興重點縣進行結對幫扶。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社會組織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特殊貧困群體,注重脫貧任務較重的縣(市、區),積極開展產業幫扶、智力幫扶、愛心捐贈和志愿活動,集中力量進行重點攻堅,為全省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2018-2020年,該省共有8552家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開展扶貧項目7013個,自身和動員社會力量投入扶貧資金50.77億元,投入幫扶人員80.7萬人次。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全省各級各類社會組織迅速將工作重心從助力脫貧攻堅轉移到推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來,僅2022年,全省有3900多家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投入資金3.34億元。全省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了良好開局。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廣大社會組織這支生力軍的參與。此前,省鄉村振興局和省民政廳共同印發了《關于引導動員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和《河南省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方案》,積極推動社會組織在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孔劍君表示,社會組織不同于政府組織,在參與鄉村振興中,要立足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發揮自身的獨特作用,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實現從有所作為向大有可為的突破。
“各類社會組織要依據自身專業優勢,開展專業化、差異化、個性化特殊幫扶?!笔∶裾d二級巡視員張正德表示,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要聚焦產業、就業、消費實施幫扶,打造鄉村發展品牌;產業類社會組織要助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民有活干、有錢賺;科技類等社會組織要圍繞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開展技能培訓,大力培育農業科技、科普和管理人才,推動技術下鄉村;環保領域社會組織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助力農業面污染源防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慈善社工、志愿服務類社會組織要加大幫扶力度,發揮好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積極作用,推動資源向農村、向基層傾斜,聚焦農村“三留守”等特殊群體開展巡訪關愛、志愿服務等活動。
社會組織如何精準助力鄉村振興?記者了解到,各級各類社會組織要不斷挖掘鄉村發展潛力。立足鄉村特色優勢資源,謀劃實施產業項目,拓展鄉村多種功能,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提升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助力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培育優質品牌,推動農產品增值、產業增效。助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幫助脫貧人口就地就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要不斷優化鄉村建設水平。幫助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持續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做好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工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把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要不斷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積極參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移風易俗、數字化管理等工作,特別是社區社會組織要發揮好“神經末梢”傳導功能,把黨建引領、社區服務、群眾自治、治安防控等社會治理業務整合起來,推動鄉村治理由“散”向“治”轉變。
河南省社會組織精準助力鄉村振興
時間:2023-03-23 09:11:52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作者:劉曉波
3月17日,河南省鄉村振興局和河南省民政廳聯合召開省級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業務對接會,河南省物流協會等71家社會組織對嵩縣、臺前、盧氏和淅川縣4個省級鄉村振興重點縣進行結對幫扶。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社會組織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特殊貧困群體,注重脫貧任務較重的縣(市、區),積極開展產業幫扶、智力幫扶、愛心捐贈和志愿活動,集中力量進行重點攻堅,為全省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2018-2020年,該省共有8552家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開展扶貧項目7013個,自身和動員社會力量投入扶貧資金50.77億元,投入幫扶人員80.7萬人次。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全省各級各類社會組織迅速將工作重心從助力脫貧攻堅轉移到推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來,僅2022年,全省有3900多家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投入資金3.34億元。全省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了良好開局。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廣大社會組織這支生力軍的參與。此前,省鄉村振興局和省民政廳共同印發了《關于引導動員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和《河南省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方案》,積極推動社會組織在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孔劍君表示,社會組織不同于政府組織,在參與鄉村振興中,要立足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發揮自身的獨特作用,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實現從有所作為向大有可為的突破。
“各類社會組織要依據自身專業優勢,開展專業化、差異化、個性化特殊幫扶?!笔∶裾d二級巡視員張正德表示,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要聚焦產業、就業、消費實施幫扶,打造鄉村發展品牌;產業類社會組織要助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民有活干、有錢賺;科技類等社會組織要圍繞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開展技能培訓,大力培育農業科技、科普和管理人才,推動技術下鄉村;環保領域社會組織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助力農業面污染源防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慈善社工、志愿服務類社會組織要加大幫扶力度,發揮好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積極作用,推動資源向農村、向基層傾斜,聚焦農村“三留守”等特殊群體開展巡訪關愛、志愿服務等活動。
社會組織如何精準助力鄉村振興?記者了解到,各級各類社會組織要不斷挖掘鄉村發展潛力。立足鄉村特色優勢資源,謀劃實施產業項目,拓展鄉村多種功能,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提升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助力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培育優質品牌,推動農產品增值、產業增效。助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幫助脫貧人口就地就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要不斷優化鄉村建設水平。幫助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持續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做好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工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把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要不斷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積極參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移風易俗、數字化管理等工作,特別是社區社會組織要發揮好“神經末梢”傳導功能,把黨建引領、社區服務、群眾自治、治安防控等社會治理業務整合起來,推動鄉村治理由“散”向“治”轉變。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