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g id="levzo"></big>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甘肅省加強農民職稱評定為鄉村振興賦能加力

      時間:2023-03-25 10:50:16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作者:

      甘肅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加強“農把式”“田秀才”“傳承人”等鄉村人才職稱評定,為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目前,全省有2萬余名農民取得職稱,形成了一批有技術、有專長、有業績、有認證的鄉村人才隊伍。

      協同發力,政策保障“促”。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積極發揮牽頭抓總職能,會同農業農村、文化旅游部門制定出臺《甘肅省農村實用技術人才職稱評審辦法》《甘肅省農村實用文化人才職稱評價條件標準》《甘肅省特殊人才職稱評價辦法》等文件,為推進農民職稱評定提供支撐。明確人員范圍。對從事種植業、養殖業、農村能源、農業機械化、農副產品加工、農業經營管理、農業環境保護以及民間戲劇、曲藝、音樂、舞蹈、美術、工藝技藝等方面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農村實用文化人才和特殊人才,按照相應條件分別評定為高級、中級和初級職稱。明確評價條件。對學歷、論文、專業和外語等不作限制要求,重點突出能力、素質、業績、貢獻導向,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帶動產業發展、創新鄉村治理、促進增收致富的能力。針對生產型、經營型、技能型、服務型等不同人才特點,為“農把式”“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量身制定符合區域特點、產業特色和發展特征的評審標準。明確實施細則。按照“貼近產業特色、評價標準貼近人才實際、評價程序貼近農村特點、評價方式貼近行業需求”的原則,結合本地實際,各市州研究制定了具體的《實施細則》,廣泛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職稱評審。秦安縣農民靳志強,通過省人社廳組織的特殊人才評價,成功晉升為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獲得正高級職稱,是甘肅省第一個“農民教授”。

      創新方式,優化服務“幫”。各級人社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緊盯農民在職稱申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變“上門咨詢、等待辦事”為“面對面宣傳、一對一服務”,打通職稱評審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用文化人才答辯,采取線上視頻交流、實踐操作、技藝表演、業績展示、模擬講課,實用技術人才答辯將現場設在果蔬大棚、農作物種植基地,讓評委與農民走進牛棚羊圈、菜地、果園、田間地頭,直觀全面展示參評人員的專技水平和能力。天水市開通職稱政策“一點通”,線上宣傳、線下解答,通過申報前對接、申報時把關、申報后提醒方式,確?!耙淮芜^、不返工”。金昌市成立工作專班,精心準備申報流程圖、提交材料說明和辦公電腦,深入果蔬大棚和田間地頭,“一對一”“面對面”為農民提供指導服務。平涼市發揮鄉鎮黨委政府掌握情況、熟悉人才的優勢,為轄區鄉鎮開設單位賬戶,分級成立推薦委員會,確定專人負責把關,確保推薦質量。張掖市通過召開專場新聞發布會、在《張掖日報》專題刊登等方式,廣泛宣傳農村人才評價優惠政策,確保村村宣傳到、人人能知曉。

      強化激勵,多措并舉“扶”。省市縣三級人社部門結合實際,探索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取得職稱的農民持續進步、不斷提升。隴南對取得高中級職稱的農民在技術服務、項目合作、銀行貸款、產品推介、財政扶持、評先選優等六個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金昌出臺《農村實用人才職稱獎補辦法》,對取得職稱的農民予以1000——3000元的獎勵。張掖市為取得高級職稱的104名農村實用人才發放一次性獎補資金10.5萬元,為取得中級職稱的49名農村實用人才一次性獎補資金2.45萬元,極大地激發了農民比學趕超學業務、爭先恐后拿職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武威市對取得職稱的農民由行業主管部門統一管理,納入縣級以上農業農村人才庫和師資庫,每年下達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和推廣任務,定期組成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到鄉村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和成果分享,輻射帶動周邊農民就業創業、增收致富。

      (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供稿)

      0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
      標簽部委省市    
      部委省市

      甘肅省加強農民職稱評定為鄉村振興賦能加力

      時間:2023-03-25 10:50:16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

      甘肅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加強“農把式”“田秀才”“傳承人”等鄉村人才職稱評定,為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目前,全省有2萬余名農民取得職稱,形成了一批有技術、有專長、有業績、有認證的鄉村人才隊伍。

      協同發力,政策保障“促”。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積極發揮牽頭抓總職能,會同農業農村、文化旅游部門制定出臺《甘肅省農村實用技術人才職稱評審辦法》《甘肅省農村實用文化人才職稱評價條件標準》《甘肅省特殊人才職稱評價辦法》等文件,為推進農民職稱評定提供支撐。明確人員范圍。對從事種植業、養殖業、農村能源、農業機械化、農副產品加工、農業經營管理、農業環境保護以及民間戲劇、曲藝、音樂、舞蹈、美術、工藝技藝等方面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農村實用文化人才和特殊人才,按照相應條件分別評定為高級、中級和初級職稱。明確評價條件。對學歷、論文、專業和外語等不作限制要求,重點突出能力、素質、業績、貢獻導向,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帶動產業發展、創新鄉村治理、促進增收致富的能力。針對生產型、經營型、技能型、服務型等不同人才特點,為“農把式”“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量身制定符合區域特點、產業特色和發展特征的評審標準。明確實施細則。按照“貼近產業特色、評價標準貼近人才實際、評價程序貼近農村特點、評價方式貼近行業需求”的原則,結合本地實際,各市州研究制定了具體的《實施細則》,廣泛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職稱評審。秦安縣農民靳志強,通過省人社廳組織的特殊人才評價,成功晉升為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獲得正高級職稱,是甘肅省第一個“農民教授”。

      創新方式,優化服務“幫”。各級人社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緊盯農民在職稱申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變“上門咨詢、等待辦事”為“面對面宣傳、一對一服務”,打通職稱評審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用文化人才答辯,采取線上視頻交流、實踐操作、技藝表演、業績展示、模擬講課,實用技術人才答辯將現場設在果蔬大棚、農作物種植基地,讓評委與農民走進牛棚羊圈、菜地、果園、田間地頭,直觀全面展示參評人員的專技水平和能力。天水市開通職稱政策“一點通”,線上宣傳、線下解答,通過申報前對接、申報時把關、申報后提醒方式,確?!耙淮芜^、不返工”。金昌市成立工作專班,精心準備申報流程圖、提交材料說明和辦公電腦,深入果蔬大棚和田間地頭,“一對一”“面對面”為農民提供指導服務。平涼市發揮鄉鎮黨委政府掌握情況、熟悉人才的優勢,為轄區鄉鎮開設單位賬戶,分級成立推薦委員會,確定專人負責把關,確保推薦質量。張掖市通過召開專場新聞發布會、在《張掖日報》專題刊登等方式,廣泛宣傳農村人才評價優惠政策,確保村村宣傳到、人人能知曉。

      強化激勵,多措并舉“扶”。省市縣三級人社部門結合實際,探索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取得職稱的農民持續進步、不斷提升。隴南對取得高中級職稱的農民在技術服務、項目合作、銀行貸款、產品推介、財政扶持、評先選優等六個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金昌出臺《農村實用人才職稱獎補辦法》,對取得職稱的農民予以1000——3000元的獎勵。張掖市為取得高級職稱的104名農村實用人才發放一次性獎補資金10.5萬元,為取得中級職稱的49名農村實用人才一次性獎補資金2.45萬元,極大地激發了農民比學趕超學業務、爭先恐后拿職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武威市對取得職稱的農民由行業主管部門統一管理,納入縣級以上農業農村人才庫和師資庫,每年下達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和推廣任務,定期組成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到鄉村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和成果分享,輻射帶動周邊農民就業創業、增收致富。

      (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供稿)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專題專欄
      聯系我們|網站介紹|管理團隊|歡迎投稿|雜志訂閱|網站聲明|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雜志社 版權所有:中國鄉村振興網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共濟大廈12層 郵編:100028 投訴電話:(010)84297683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在线播放
      1. <big id="levzo"></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