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愛心超市+數字化+網格化”的幫扶深度融合 實行基層鄉村治理“零距離”
安徽蕭縣毛郢孜社區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工作隊持續融入式幫扶下,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過程導向,堅持轉變思想、改變思路、完善治理、因地制宜,探索村級最后一公里的微治理路徑,形成了以網格點為微治理單元的“愛心超市+網格化+數字化”與拓展網上服務融合的治理模式,借助網絡微信群,建立黨組織、村小組、黨員、社員零距離的溝通共享,提升了鄉村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一、工作開展背景
毛郢孜社區位于蕭縣經濟開發區,緊鄰蕭縣縣城、徐州市區。社區面積7.5平方公里,全社區常住人口1147戶3605人,2020年轉為社區,已經納入城區規劃,土地正在組織征收。社區居民主要在開發區、蕭縣縣城及徐州等周邊工廠從事園林栽植、保安、保潔等服務業零工,2021年在外務工人數達1720人。社區下轄毛東、毛中、毛西三個自然村,村民小組16個,在外務工人員1000多人,平時在徐州、蕭縣縣城等周邊打零工早出晚歸人員700多人,人口流動大,給社區服務帶來不小的困難。
社區和工作隊通過幫扶單位捐贈建設運營“電力愛心超市”為載體,以“積分兌換”為抓手,通過“農戶參與活動得積分、積分兌換超市物品”的形式,引導農戶積極參與鄉村治理、主動學習勞動技能、踴躍參與鄉村民俗文化活動,助力共建文明鄉風、共享振興成果,深度融入社區基層治理,將基層治理網格化做實、做細,提升服務顆粒度,鄉村治理更加精細、精準。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小網格”構建基層長效管理的“大格局”
一是科學細化服務網絡。打破原有村組劃分,以新的小區、外來搬遷人員及老村為基礎,實行管理區劃重整重構,打造基層治理“一張網”。整個社區劃分11個網格,將兩委人員、專責、小組長配置到網格點全權負責。二是細化工作職責。根據網格管理辦法建立社區網格員工作內容與工作職責,明確采集基礎信息、聯絡社情民意、調解矛盾糾紛、服務特殊人群、巡查社會治安、代辦居民事項等10項工作職責。三是整合治理力量。融合原有黨小組,納入到網格治理。在社區統一成立自治聯合會,由社區居委會負責管理,整合社區老領導、鄉賢、個體從業人員等力量,下設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環境衛生協會、矛盾糾紛調解協會等自治組織。今年以來各自治聯合會已經處理環境衛生、鄰里糾紛、小區種菜等矛盾80余起,基本都能在網格內自行處理,社區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二)黨建引領扎根社區共建共治共享
協調各方力量,推進各級秉承“共建共榮 責任擔當”的思想,認清形勢,壓實責任,多方舉措,有壓力有動力,抓實抓細,共同推進定點幫扶村的全面振興。一是開好碰頭會。每月由黨總支召集,根據會議內容邀請包村鄉鎮干部、幫扶工作隊、協會成員、社員代表等參加“說事會”,講政策法規、講振興發展、講文明新風,就產業發展謀劃、基礎建設維護、公共事務管理等協調共商,調解遺留問題、鄰里矛盾等。二是整合各項資源。通過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聯系蕭縣青年創業者協會、蕭縣人民檢察院、蕭縣供電公司等單位,組織創業、法律等講座培訓,提升社員整體素質。充分發揮黨員、網格員模范帶頭作用,每個網格員和有能力的黨員分別包保一定數量的普通農戶,落實政策法規宣講、產業發展指導、大小困難幫助、身心健康看望、意見建議收集、矛盾糾紛勸解、環境衛生督促等等,帶領和幫助普通農戶共同發展、共同富裕。三是帶民風樹新風。以建設“愛心超市”為載體,對農戶生活、衛生、守法、睦鄰、教育、就業、致富等方面進行分值量化,記錄在積分卡。定期組織積分兌換,引導農戶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公共服務和美麗鄉村建設行動,營造在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管護、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盡責出力,共建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通過社員參與遺留糾紛、道路積水等處理過程,達成問題共同處理的共識、增進鄰里交流互動,增強了居民自治積極性,構建起了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2022年度共組織開展政策宣貫、志愿服務、節日慰問、安全防疫、衛生評比、農耕服務等活動共計76次,累計產生公益積分6.5萬分,居民兌換米面糧油、調味副食、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電動農機具等物資共6.2萬元。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公共服務和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情。
(三)新媒體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
一是網絡溝通平臺搭建。根據現實情況實事求是,借助新科技新手段,不斷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毛郢孜社區根據長期在外務工人員多、流動人口較多、租住人口及搬遷入駐多等復雜情況,陸續建立社區內部人員管理微信群、在外人口信息溝通群等多個工作聯系群,通過信息平臺有機銜接、融合運用,結合現場下沉服務,實現社區治理“零距離”,促使鄉村治理和基層服務更加便捷高效。借助微信群信息平臺,搭建了社區工作群、在外人員信息群、電商業務溝通群等信息群,設立管理員和群管理制度,實現信息共享和精準迅速互通直達,政務、商務、服務等信息傳達不漏一戶、不掉一人。分片建立在外人員信息群,邀請該片所有在外人員入群,及時發布如疫情防控、就業創業政策等信息,解決在外人員管理難度大的問題,在社區管理信息的廣度和速度上發揮了積極作用,讓干群聯系更加緊密。二是電商進社區。邀請專家培訓等形式,開展電商普及培訓和針對電商從業人員的電商技能經常性培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定期為已培訓村民進行跟蹤孵化,致力于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創業能力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和創業致富帶頭人。實施“電力愛心超市”+“農產品經銷”項目,通過實施國家電網公司對外捐贈項目疊加社區獨資公司經銷業務,超市設置實體和網上展區,全方位展示蕭縣特色農產品,通過毛郢孜經銷農產品帶貨直播等方式銷售蕭縣特色“五彩”農產品,推進進駐如“慧農幫”等網絡銷售平臺。三是網絡促“雁回巢”。針對社區在外從業人員較多,掌握信息及時全面等特點,結合“雁回巢”的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同時通過微信溝通平臺,收集相關商業信息和就業招工等信息,實現信息共享,促進振興信息的“雁回巢”,組建一個外延無限的振興網絡,朝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前進。截至目前,社區居民入群1000余人,通過管理微信群,累計推送惠民政策、防疫要求、培訓信息、招工信息等200余次,收集合理化建議16條,及時化解社員反映的突出問題、難點問題12個,小小管理微信群在鄉村治理中發揮了大作用。
三、相關啟示
(一)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在治理體系上,突出黨建引領,強化黨總支“一線指揮部”政治領導力,發揮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共同參與社會治理作用。以基層黨建為核心,著力構建出“網格平臺呼應”、“議事會議呼應”、“共建單位呼應”、“黨群服務呼應網”、“代表委員呼應”、“幫扶工作呼應”的落實機制,打造基層治理生態圈,通過黨建引領,依托社區微信群等平臺,協調各類組織力量參與形成合力,社會治理能力得有效提升。
(二)“三治”融合建設基層治理體系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有利于集聚力量、凝聚人心,營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最大限度激發基層治理活力。一是堅持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加強自治組織,創新自治活動,激發自治活力,充分調動社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拓寬公眾參與基層治理渠道。二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區。通過法制宣傳教育和打通公共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增強人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自覺,養成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行為習慣,把人們的行為盡可能地納入共同行為準則的法治軌道;三是強調德治教化、以德化人。以建設“愛心超市”、社區公約等為載體,不斷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
(三)創新舉措暢通社會組織的參與溝通機制
基層治理需要積極建立各種形式的干群交流平臺,充分利用現代新技術和科技成果,對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體系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探索下沉式“零距離”服務有益經驗,完善網格化管理,把政策信息及時傳達千家萬戶,把群眾訴求及時傳遞黨委政府,把溫暖關懷及時送到群眾心中,把矛盾糾紛及時扼殺在萌芽狀態。加大基層治理隊伍培養和自身成長想結合,在法律、創業、技能等多方面加強培訓講座,結合逐步提高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的政治、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條件,從而吸引和留住更多高素質人才投身社區建設,形成一個逐步成長穩定的鄉村振興隊伍,共建美好家園。
“電力愛心超市+數字化+網格化”的幫扶深度融合 實行基層鄉村治理“零距離”
時間:2023-03-27 15:32:34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戴宏峰 高瑞艷
安徽蕭縣毛郢孜社區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工作隊持續融入式幫扶下,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過程導向,堅持轉變思想、改變思路、完善治理、因地制宜,探索村級最后一公里的微治理路徑,形成了以網格點為微治理單元的“愛心超市+網格化+數字化”與拓展網上服務融合的治理模式,借助網絡微信群,建立黨組織、村小組、黨員、社員零距離的溝通共享,提升了鄉村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一、工作開展背景
毛郢孜社區位于蕭縣經濟開發區,緊鄰蕭縣縣城、徐州市區。社區面積7.5平方公里,全社區常住人口1147戶3605人,2020年轉為社區,已經納入城區規劃,土地正在組織征收。社區居民主要在開發區、蕭縣縣城及徐州等周邊工廠從事園林栽植、保安、保潔等服務業零工,2021年在外務工人數達1720人。社區下轄毛東、毛中、毛西三個自然村,村民小組16個,在外務工人員1000多人,平時在徐州、蕭縣縣城等周邊打零工早出晚歸人員700多人,人口流動大,給社區服務帶來不小的困難。
社區和工作隊通過幫扶單位捐贈建設運營“電力愛心超市”為載體,以“積分兌換”為抓手,通過“農戶參與活動得積分、積分兌換超市物品”的形式,引導農戶積極參與鄉村治理、主動學習勞動技能、踴躍參與鄉村民俗文化活動,助力共建文明鄉風、共享振興成果,深度融入社區基層治理,將基層治理網格化做實、做細,提升服務顆粒度,鄉村治理更加精細、精準。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小網格”構建基層長效管理的“大格局”
一是科學細化服務網絡。打破原有村組劃分,以新的小區、外來搬遷人員及老村為基礎,實行管理區劃重整重構,打造基層治理“一張網”。整個社區劃分11個網格,將兩委人員、專責、小組長配置到網格點全權負責。二是細化工作職責。根據網格管理辦法建立社區網格員工作內容與工作職責,明確采集基礎信息、聯絡社情民意、調解矛盾糾紛、服務特殊人群、巡查社會治安、代辦居民事項等10項工作職責。三是整合治理力量。融合原有黨小組,納入到網格治理。在社區統一成立自治聯合會,由社區居委會負責管理,整合社區老領導、鄉賢、個體從業人員等力量,下設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環境衛生協會、矛盾糾紛調解協會等自治組織。今年以來各自治聯合會已經處理環境衛生、鄰里糾紛、小區種菜等矛盾80余起,基本都能在網格內自行處理,社區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二)黨建引領扎根社區共建共治共享
協調各方力量,推進各級秉承“共建共榮 責任擔當”的思想,認清形勢,壓實責任,多方舉措,有壓力有動力,抓實抓細,共同推進定點幫扶村的全面振興。一是開好碰頭會。每月由黨總支召集,根據會議內容邀請包村鄉鎮干部、幫扶工作隊、協會成員、社員代表等參加“說事會”,講政策法規、講振興發展、講文明新風,就產業發展謀劃、基礎建設維護、公共事務管理等協調共商,調解遺留問題、鄰里矛盾等。二是整合各項資源。通過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聯系蕭縣青年創業者協會、蕭縣人民檢察院、蕭縣供電公司等單位,組織創業、法律等講座培訓,提升社員整體素質。充分發揮黨員、網格員模范帶頭作用,每個網格員和有能力的黨員分別包保一定數量的普通農戶,落實政策法規宣講、產業發展指導、大小困難幫助、身心健康看望、意見建議收集、矛盾糾紛勸解、環境衛生督促等等,帶領和幫助普通農戶共同發展、共同富裕。三是帶民風樹新風。以建設“愛心超市”為載體,對農戶生活、衛生、守法、睦鄰、教育、就業、致富等方面進行分值量化,記錄在積分卡。定期組織積分兌換,引導農戶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公共服務和美麗鄉村建設行動,營造在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管護、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盡責出力,共建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通過社員參與遺留糾紛、道路積水等處理過程,達成問題共同處理的共識、增進鄰里交流互動,增強了居民自治積極性,構建起了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2022年度共組織開展政策宣貫、志愿服務、節日慰問、安全防疫、衛生評比、農耕服務等活動共計76次,累計產生公益積分6.5萬分,居民兌換米面糧油、調味副食、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電動農機具等物資共6.2萬元。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公共服務和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情。
(三)新媒體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
一是網絡溝通平臺搭建。根據現實情況實事求是,借助新科技新手段,不斷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毛郢孜社區根據長期在外務工人員多、流動人口較多、租住人口及搬遷入駐多等復雜情況,陸續建立社區內部人員管理微信群、在外人口信息溝通群等多個工作聯系群,通過信息平臺有機銜接、融合運用,結合現場下沉服務,實現社區治理“零距離”,促使鄉村治理和基層服務更加便捷高效。借助微信群信息平臺,搭建了社區工作群、在外人員信息群、電商業務溝通群等信息群,設立管理員和群管理制度,實現信息共享和精準迅速互通直達,政務、商務、服務等信息傳達不漏一戶、不掉一人。分片建立在外人員信息群,邀請該片所有在外人員入群,及時發布如疫情防控、就業創業政策等信息,解決在外人員管理難度大的問題,在社區管理信息的廣度和速度上發揮了積極作用,讓干群聯系更加緊密。二是電商進社區。邀請專家培訓等形式,開展電商普及培訓和針對電商從業人員的電商技能經常性培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定期為已培訓村民進行跟蹤孵化,致力于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創業能力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和創業致富帶頭人。實施“電力愛心超市”+“農產品經銷”項目,通過實施國家電網公司對外捐贈項目疊加社區獨資公司經銷業務,超市設置實體和網上展區,全方位展示蕭縣特色農產品,通過毛郢孜經銷農產品帶貨直播等方式銷售蕭縣特色“五彩”農產品,推進進駐如“慧農幫”等網絡銷售平臺。三是網絡促“雁回巢”。針對社區在外從業人員較多,掌握信息及時全面等特點,結合“雁回巢”的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同時通過微信溝通平臺,收集相關商業信息和就業招工等信息,實現信息共享,促進振興信息的“雁回巢”,組建一個外延無限的振興網絡,朝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前進。截至目前,社區居民入群1000余人,通過管理微信群,累計推送惠民政策、防疫要求、培訓信息、招工信息等200余次,收集合理化建議16條,及時化解社員反映的突出問題、難點問題12個,小小管理微信群在鄉村治理中發揮了大作用。
三、相關啟示
(一)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在治理體系上,突出黨建引領,強化黨總支“一線指揮部”政治領導力,發揮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共同參與社會治理作用。以基層黨建為核心,著力構建出“網格平臺呼應”、“議事會議呼應”、“共建單位呼應”、“黨群服務呼應網”、“代表委員呼應”、“幫扶工作呼應”的落實機制,打造基層治理生態圈,通過黨建引領,依托社區微信群等平臺,協調各類組織力量參與形成合力,社會治理能力得有效提升。
(二)“三治”融合建設基層治理體系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有利于集聚力量、凝聚人心,營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最大限度激發基層治理活力。一是堅持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加強自治組織,創新自治活動,激發自治活力,充分調動社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拓寬公眾參與基層治理渠道。二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區。通過法制宣傳教育和打通公共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增強人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自覺,養成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行為習慣,把人們的行為盡可能地納入共同行為準則的法治軌道;三是強調德治教化、以德化人。以建設“愛心超市”、社區公約等為載體,不斷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
(三)創新舉措暢通社會組織的參與溝通機制
基層治理需要積極建立各種形式的干群交流平臺,充分利用現代新技術和科技成果,對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體系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探索下沉式“零距離”服務有益經驗,完善網格化管理,把政策信息及時傳達千家萬戶,把群眾訴求及時傳遞黨委政府,把溫暖關懷及時送到群眾心中,把矛盾糾紛及時扼殺在萌芽狀態。加大基層治理隊伍培養和自身成長想結合,在法律、創業、技能等多方面加強培訓講座,結合逐步提高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的政治、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條件,從而吸引和留住更多高素質人才投身社區建設,形成一個逐步成長穩定的鄉村振興隊伍,共建美好家園。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 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