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g id="levzo"></big>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易江:鄉村有“醬”日子旺

      時間:2023-04-03 10:20:34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作者:易江

      微信截圖_20230403102213.png

      我叫易江,是江西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鎢集團)下屬企業的一名副廠長。2021年7月20日,我從江鎢集團到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澧田鎮枧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枧田村坐落于永新縣西南部,距縣城約14公里,村內有312戶1063人。枧田村醬制品在十里八鄉頗有名氣,村民有著豐富的制醬經驗。

      駐村工作隊共有三人,到村后,我們通過控制原材料品質、優化生產工藝、促進農旅融合,發掘產業潛力,將醬制品發展作為枧田村鄉村振興主導產業,讓更多的農戶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小蘿卜注入新動力

      枧田村主要醬制品為醬蘿卜、醬姜。我們到村后,對村里的這一主導產業進行了深入調研。

      “很多村民都反映,2022年在外面買的蘿卜空心嚴重,質量比2021年差很多?!瘪v村工作隊隊長申啟凱表示,他在入戶走訪時,許多村民反映近幾年蘿卜品質不穩定,擔心會影響醬制品品質。

      我們工作隊三人都曾在江鎢集團生產部門工作過,很清楚外部采購原材料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如果外部采購的蘿卜品質參差不齊,會直接導致成品品質不統一,影響品牌形象,而且外部采購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村民制醬的成本。

      為改變這一“尷尬”局面,駐村工作隊決定從產業鏈上游入手,成立種植基地用于自種蘿卜,爭取以低廉的價格給村民們提供品質優良、穩定的原材料。我們的想法得到了單位的支持,江鎢集團劃撥了一筆22萬元的經費,用于建設、管理蘿卜種植基地。

      但就在我們準備開展第一批蘿卜種植時,卻聽到了一些村民的質疑聲?!霸蹅儽镜氐奶}卜品種不行,太細了,飽滿度不高,切片晾曬后縮水嚴重,影響口感,種出來大家也不會用的?!?枧田村制醬大戶彭小鋒說,醬蘿卜的品質與蘿卜品種有很大關系,粗壯的蘿卜口感更好。

      為引進優質蘿卜品種發展種植產業,我與村干部到江西萍鄉、贛州等地走訪調研,發現“信豐蘿卜”較本地蘿卜粗實飽滿,晾曬后口感依舊很好,同時產量還很高,可以滿足農戶對醬制品原材料的要求。

      2022年10月,第一批“信豐蘿卜”在枧田村蘿卜種植基地扎根。2023年1月,種植基地內第一批蘿卜喜獲豐收。

      枧田村副主任李小平對我說:“易書記快看啊,這個‘蘿卜王’不得了嘞,這么大的,見都沒見過嘞!”村里將這批蘿卜按照低于市場價格5%—10%的價格出售給村民。

      自蘿卜種植基地建成以來,枧田村蘿卜種植面積已達100畝,目前已帶動就業20人,實現人均增收3000余元,為本村制醬戶節省原材料成本約4萬元。

      微信截圖_20230403102247.png

      新醬缽優化老工藝

      改進原材料助力村里醬制品產業降本增效的實踐,更堅定了我們通過村里這一傳統產業幫助村民致富增收的信心。駐村工作隊了解到,醬制品加工生產大體可分為兩步。第一步起醬,把糯米蒸熟,等其長出生物酶菌后,在陽光下曝曬發酵,制成“醬母”;第二步將“醬母”與原材料放在一起,進行暴曬、密封等流程,最后變為醬制品。

      “醬母”是決定品質的重要因素,需要經過一周左右的曝曬發酵。古法生產“醬母”使用的器皿是木制醬缽,而近年來村民圖輕便,改用塑料醬缽,使得醬制品產量和品質都有所下降。

      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如也是制醬大戶,據他介紹:“陶瓷醬缽是最好的,導熱效能高,能促進‘醬母’的發酵速度,縮短醬制品批量生產的周期,塑料醬缽要發酵7天,陶瓷醬缽只需要5天,而且也不怕暴曬?!?/p>

      駐村工作隊跟村干部一起,多方聯絡,最終在湖南郴州的一家陶瓷工廠找到了適合做醬缽的產品。雖然陶瓷醬缽較塑料醬缽在提升產品品質上有明顯優勢,但成本高也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

      為推廣陶瓷醬缽,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利用永新縣政府的產業發展基金50萬元對農戶進行補助。農戶僅需以每個“陶瓷醬缽”采購價格的30%(6元)認購,根據自家使用數量,上報統一采購。最終,枧田村與陶瓷工廠簽訂采購合同2萬只。

      村內制醬戶更換醬缽后,制作效率明顯提升。2022年全村醬制品產業產值達3000萬元,比2021年增加近千萬元。 

      紅色旅游助力農戶增收

      有“永新武裝暴動第一村”之稱的枧田村是紅色名村,有著豐厚的紅色底蘊。

      “利用紅色文化把人引進來,再通過宣傳講解把產品帶出去?!瘪v村工作隊員何路根在一次駐村工作會上提出的發展思路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想要引人來,建設要跟上。

      ——2022年,乘著江西省政府打造紅色名村的政策春風,枧田村修繕村內蘇維埃政府舊址,建成枧田村史館,建設紅色文化廣場1座,將村內主干道打造成紅色文化步行街,營造濃厚的紅色氛圍。

      ——借助江鎢集團100余萬元幫扶資金,擴寬橋梁、修繕村莊出入公路、打造蓮花池……改善村內基礎建設的薄弱部分,提升村容村貌。

      永新縣“和子四珍”( 醬姜、醬蘿卜、陳皮、蜜茄)醬制品制作技藝是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的制醬旺季,眾多攝影愛好者會慕名前來拍攝,也帶動了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

      “咱就在家里干活,等游客在家門口站上兩分鐘,咱再去搭話,‘你們干啥的???’‘要不要嘗點???’‘帶點走嗎?’這么說一準成,可比擺攤吆喝賣得多?!贝迕窭罱ㄕ路窒硭匿N售經驗。

      枧田村旅游產業發展剛剛起步,不適合硬推銷售,拉家常式的“軟銷售”是村民自己總結的賣貨訣竅。

      制醬旺季,游客走進枧田村,村里主干道兩側是鑲嵌著各種制醬器具的制醬文化墻,文化廣場中擺放著正在晾曬的各種醬制品,讓游客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感知當地的制醬文化。村史館內設有醬制品文化專欄,系統梳理了村里醬制品發展的文化脈絡。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村史館接待游客約2000余人次,帶動銷售醬制品1萬斤以上,銷售額達30余萬元。

      隨著枧田村醬制品產業蓬勃發展,我個人也在不斷學習進步。2022年,我被評為永新縣鄉村振興優秀駐村干部,這給了我巨大的鼓勵和鞭策。下一步,駐村工作隊計劃持續擴大蘿卜種植基地規模,做好鄉村“醬”文章,和鄉親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繼續前行,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作者系江西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派駐永新縣澧田鎮枧田村第一書記)

      0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朱峰
      標簽駐村故事    

      易江:鄉村有“醬”日子旺

      時間:2023-04-03 10:20:34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易江

      微信截圖_20230403102213.png

      我叫易江,是江西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鎢集團)下屬企業的一名副廠長。2021年7月20日,我從江鎢集團到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澧田鎮枧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枧田村坐落于永新縣西南部,距縣城約14公里,村內有312戶1063人。枧田村醬制品在十里八鄉頗有名氣,村民有著豐富的制醬經驗。

      駐村工作隊共有三人,到村后,我們通過控制原材料品質、優化生產工藝、促進農旅融合,發掘產業潛力,將醬制品發展作為枧田村鄉村振興主導產業,讓更多的農戶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小蘿卜注入新動力

      枧田村主要醬制品為醬蘿卜、醬姜。我們到村后,對村里的這一主導產業進行了深入調研。

      “很多村民都反映,2022年在外面買的蘿卜空心嚴重,質量比2021年差很多?!瘪v村工作隊隊長申啟凱表示,他在入戶走訪時,許多村民反映近幾年蘿卜品質不穩定,擔心會影響醬制品品質。

      我們工作隊三人都曾在江鎢集團生產部門工作過,很清楚外部采購原材料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如果外部采購的蘿卜品質參差不齊,會直接導致成品品質不統一,影響品牌形象,而且外部采購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村民制醬的成本。

      為改變這一“尷尬”局面,駐村工作隊決定從產業鏈上游入手,成立種植基地用于自種蘿卜,爭取以低廉的價格給村民們提供品質優良、穩定的原材料。我們的想法得到了單位的支持,江鎢集團劃撥了一筆22萬元的經費,用于建設、管理蘿卜種植基地。

      但就在我們準備開展第一批蘿卜種植時,卻聽到了一些村民的質疑聲?!霸蹅儽镜氐奶}卜品種不行,太細了,飽滿度不高,切片晾曬后縮水嚴重,影響口感,種出來大家也不會用的?!?枧田村制醬大戶彭小鋒說,醬蘿卜的品質與蘿卜品種有很大關系,粗壯的蘿卜口感更好。

      為引進優質蘿卜品種發展種植產業,我與村干部到江西萍鄉、贛州等地走訪調研,發現“信豐蘿卜”較本地蘿卜粗實飽滿,晾曬后口感依舊很好,同時產量還很高,可以滿足農戶對醬制品原材料的要求。

      2022年10月,第一批“信豐蘿卜”在枧田村蘿卜種植基地扎根。2023年1月,種植基地內第一批蘿卜喜獲豐收。

      枧田村副主任李小平對我說:“易書記快看啊,這個‘蘿卜王’不得了嘞,這么大的,見都沒見過嘞!”村里將這批蘿卜按照低于市場價格5%—10%的價格出售給村民。

      自蘿卜種植基地建成以來,枧田村蘿卜種植面積已達100畝,目前已帶動就業20人,實現人均增收3000余元,為本村制醬戶節省原材料成本約4萬元。

      微信截圖_20230403102247.png

      新醬缽優化老工藝

      改進原材料助力村里醬制品產業降本增效的實踐,更堅定了我們通過村里這一傳統產業幫助村民致富增收的信心。駐村工作隊了解到,醬制品加工生產大體可分為兩步。第一步起醬,把糯米蒸熟,等其長出生物酶菌后,在陽光下曝曬發酵,制成“醬母”;第二步將“醬母”與原材料放在一起,進行暴曬、密封等流程,最后變為醬制品。

      “醬母”是決定品質的重要因素,需要經過一周左右的曝曬發酵。古法生產“醬母”使用的器皿是木制醬缽,而近年來村民圖輕便,改用塑料醬缽,使得醬制品產量和品質都有所下降。

      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如也是制醬大戶,據他介紹:“陶瓷醬缽是最好的,導熱效能高,能促進‘醬母’的發酵速度,縮短醬制品批量生產的周期,塑料醬缽要發酵7天,陶瓷醬缽只需要5天,而且也不怕暴曬?!?/p>

      駐村工作隊跟村干部一起,多方聯絡,最終在湖南郴州的一家陶瓷工廠找到了適合做醬缽的產品。雖然陶瓷醬缽較塑料醬缽在提升產品品質上有明顯優勢,但成本高也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

      為推廣陶瓷醬缽,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利用永新縣政府的產業發展基金50萬元對農戶進行補助。農戶僅需以每個“陶瓷醬缽”采購價格的30%(6元)認購,根據自家使用數量,上報統一采購。最終,枧田村與陶瓷工廠簽訂采購合同2萬只。

      村內制醬戶更換醬缽后,制作效率明顯提升。2022年全村醬制品產業產值達3000萬元,比2021年增加近千萬元。 

      紅色旅游助力農戶增收

      有“永新武裝暴動第一村”之稱的枧田村是紅色名村,有著豐厚的紅色底蘊。

      “利用紅色文化把人引進來,再通過宣傳講解把產品帶出去?!瘪v村工作隊員何路根在一次駐村工作會上提出的發展思路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想要引人來,建設要跟上。

      ——2022年,乘著江西省政府打造紅色名村的政策春風,枧田村修繕村內蘇維埃政府舊址,建成枧田村史館,建設紅色文化廣場1座,將村內主干道打造成紅色文化步行街,營造濃厚的紅色氛圍。

      ——借助江鎢集團100余萬元幫扶資金,擴寬橋梁、修繕村莊出入公路、打造蓮花池……改善村內基礎建設的薄弱部分,提升村容村貌。

      永新縣“和子四珍”( 醬姜、醬蘿卜、陳皮、蜜茄)醬制品制作技藝是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的制醬旺季,眾多攝影愛好者會慕名前來拍攝,也帶動了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

      “咱就在家里干活,等游客在家門口站上兩分鐘,咱再去搭話,‘你們干啥的???’‘要不要嘗點???’‘帶點走嗎?’這么說一準成,可比擺攤吆喝賣得多?!贝迕窭罱ㄕ路窒硭匿N售經驗。

      枧田村旅游產業發展剛剛起步,不適合硬推銷售,拉家常式的“軟銷售”是村民自己總結的賣貨訣竅。

      制醬旺季,游客走進枧田村,村里主干道兩側是鑲嵌著各種制醬器具的制醬文化墻,文化廣場中擺放著正在晾曬的各種醬制品,讓游客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感知當地的制醬文化。村史館內設有醬制品文化專欄,系統梳理了村里醬制品發展的文化脈絡。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村史館接待游客約2000余人次,帶動銷售醬制品1萬斤以上,銷售額達30余萬元。

      隨著枧田村醬制品產業蓬勃發展,我個人也在不斷學習進步。2022年,我被評為永新縣鄉村振興優秀駐村干部,這給了我巨大的鼓勵和鞭策。下一步,駐村工作隊計劃持續擴大蘿卜種植基地規模,做好鄉村“醬”文章,和鄉親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繼續前行,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作者系江西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派駐永新縣澧田鎮枧田村第一書記)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朱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專題專欄
      聯系我們|網站介紹|管理團隊|歡迎投稿|雜志訂閱|網站聲明|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雜志社 版權所有:中國鄉村振興網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共濟大廈12層 郵編:100028 投訴電話:(010)84297683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主管:國家鄉村振興局 主辦:中國鄉村振興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號110105005973
      京ICP備2022015544號-1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在线播放
      1. <big id="levzo"></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