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平縣梅花村——“新農人”齊顯神通 “振興路”越走越闊
是什么菜,“種”在樹頭上,讓舌尖與心尖一齊撒嬌?是什么肉,不飽口福專飽眼福?是什么桃,用顏值創造價值?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神奇之事接二連三涌現在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北斗鄉梅花村!
脫貧戶長本事,樹頭菜上“取現金”
“我家樹頭菜已經采了頭發,30多塊一斤,價格還可以,現在已經賣得2萬多了,等賣完二發、葉子、小苗,收入一定超過3萬塊?!北P點樹頭菜收入,鍋圈山村民小組茶穩陳喜上眉梢。
茶穩陳戶,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得益于精準扶貧,喝上干凈水、住上安居房、走上水泥路、看得起病、上得起學。有了穩穩安全感、幸福感的茶穩陳,一門心思發展樹頭菜,戴上了“脫貧致富光榮戶”大紅花。
“國家政策實在好,產業扶持到家到戶,不但有補助,還免費學技術,只要用心學,上心管理,時間一到,錢就從30多畝樹頭菜上掉到手里了?!睋峤褡肺?,茶穩陳情詞懇切。
在梅花村,像茶穩陳一樣鐘愛樹頭菜的有120戶,其中茶紹昌等7戶收入達5萬元以上,其他都在1萬~3萬元。
樹頭菜屬珍稀野生蔬菜,清涼脆爽,鮮嫩可口,具有與眾不同的味道,被譽為“野菜之王”“第一山珍”。這幾年,梅花村與永平縣鴻瑞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同心同向建工廠、提標準、擴規模、拓市場、壯品牌、增效益,讓樹頭菜由天然野生變成人工種植,由飯桌走上餐桌,由葉子變成票子。全村3800多畝樹頭菜,年均收入300多萬元。
小組長顯身手,千畝櫻桃用顏值贏價值
春風融融,沃野復蘇,“旺春櫻桃園”里,一株株櫻桃樹整齊排列,一串串、一簇簇正待成熟的櫻桃鑲嵌在翠綠中,個個飽滿圓潤。
“瞧!這些‘紅燈’,特點就是色美、個大、肉厚、香甜。那片‘紅燈’,修了枝就攢勁結果。新技術、新品種,再加上高山環抱,坐地就買空賣空,收入年年都在8萬元以上?!绷钠饳烟覙?,鍋圈山村民小組組長常應花自豪不已。
在永平,人們常說“櫻桃好吃樹難栽?!边@是因為櫻桃樹是一種需要“冬眠”的樹,睡飽了,花盛果豐,反之不然。
條件如此苛刻,在高寒冷涼的鍋圈山,櫻桃為何能香色俱佳呢?
“一靠政策,二靠改革,三靠技術?!贝妩h總支書記楊永發娓娓道來——
政策是核心。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造血式”產業幫扶,幫到點上、扶到根上、暖到心坎上,群眾從根根上富起來了。
改革是動力。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濟林木(果)權證核發暨抵押貸款等,釋放出的“資源變成資產,資產變成資金”改革紅利,激發村民內生動力。
技術是關鍵。過去由于品種問題,樹高果小。農技專家對癥下藥,實施“高接換頭”技術,更換新品種。優質品種迎來廣闊的發展“錢”景。
望著成片蒼翠的櫻桃林,永平縣政協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尹建波感慨:“抓產業,示范為要。發展鄉村產業,短期靠幫扶,長期靠群眾內生動力。常應花示范帶動180戶農戶種植3000畝櫻桃,戶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難能可貴?!?/p>
大學生施抱負,萬盆多肉帶來穩穩的幸福
春日暖陽下,“永平心馨花緣花木盆景園”多肉植物向陽生長,80后大學生茶紹鋮流連其中,愜意一笑,溫馨舒服,不愧是“多肉王子”。
茶紹鋮2011年西南林業大學畢業后,入職玉溪一家園藝公司,觀察到自己偏好的多肉植物市場火爆,深受人們喜愛,正成為年輕人的時尚新寵。
2014年茶紹鋮毅然辭職回到鍋圈山小組,向著幸福進發。
“第一次購進的多肉苗幾乎死光,損失太慘重?!辈杞B鋮首戰失利,鍋圈山的氣候、氣溫、濕度給了他重重一擊。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夜以繼日觀看網絡視頻教程,接二連三外出參觀學習,精挑細選適宜品種培育、種植。時光緩緩向前,新花月錦、彩虹、翡翠等一株株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的多肉植物茁壯成長。
“永平心馨花緣花木盆景園”,一個全自動化溫室大棚。鐵架上下兩層,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花盆,盆中的多肉植物,肉嘟嘟、圓滾滾,千姿百態。
“從幾十個品種到400多個品種,從幾千盆到4萬多盆,從零客戶到上千客戶,從線下銷售到線上線下同步營銷,這就是我的成績?!彪S著“美好愿景”一步步變為“現實圖景”,茶紹鋮獲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計劃著將多肉和花盆搭配起來,搭建一個展廳;另外,還要繼續挑戰自己,選出優異的父本和母本,嘗試著通過雜交培育更好看、價值更高的‘混血肉肉’?!闭业搅俗约旱陌l展坐標的茶紹鋮,心中在放飛一個別樣的“富春山居圖”。
職高生展作為,甘當肉牛養殖“店小二”
“哞—哞—哞”,走進梅花村荒田小組“永平縣達泰家庭養殖農場”,一排牛舍整齊佇立,毛色亮澤的肉牛,條條膘肥體壯,叫聲陣陣……
“前不久剛賣了15頭,總共賣得28萬?!鞭r場主字陳新一邊給快要生小牛崽的四代母牛喂糧加餐,一邊樂呵呵地說。
字陳新,現年26歲,2016年畢業于永平縣高級職業中學畜牧獸醫專業,時值精準扶貧,縣鄉黨委政府大力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一家人和著惠民惠農政策同頻共振,多方籌措資金90萬元,種草料、建牛舍、購牛犢,開啟了生態肉牛養殖之路。養殖經驗不豐富,他買來大量書籍“加油充電”;疾病防治技術欠火候,他與專家遠程交流,向當地養殖戶請教;大量糞便產生的污染問題,他流轉土地種草種包谷,變廢為寶。
汗水會發光,他的養殖“事業”穩健前行,肉牛從2017年10頭增至2023年50頭,西門塔爾牛改良代數從一代到四代。
“改良代數越多,品種就越純,長得就越快,出肉就越多。吃一樣的料,長相同的天數,四代牛要多長肉、多賺錢?!庇形幕?、懂技術、會經營的字陳新,每年10多萬元養牛收入,讓家人喜在心上,也讓“不敢養、不會養”的村民放下包袱跟著養。
如今,坐上梅花村肉牛養殖“頭把交椅”的字陳新,建起養殖微信群,當起了肉牛養殖“店小二”,帶動全村發展肉牛1017頭。
記者手記
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梅花村最大的改變是一批“新農人”變身“興農人”,他們“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幫著村民賺”的勁頭,激活了村民致富的決心和方法。全村3800畝樹頭菜、3000畝櫻桃、1017頭肉牛均衡到222家農戶,每家每戶擁有17畝樹頭菜、13畝櫻桃、4頭肉牛,這在全鄉乃至全縣都是“冒尖戶”。梅花村是北斗鄉的縮影,是永平縣產業興旺的“星星之火”。
云南省永平縣梅花村——“新農人”齊顯神通 “振興路”越走越闊
時間:2023-04-05 18:35:00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作者:楊福軍 釧志鑫 楊瑩思
是什么菜,“種”在樹頭上,讓舌尖與心尖一齊撒嬌?是什么肉,不飽口福專飽眼福?是什么桃,用顏值創造價值?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神奇之事接二連三涌現在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北斗鄉梅花村!
脫貧戶長本事,樹頭菜上“取現金”
“我家樹頭菜已經采了頭發,30多塊一斤,價格還可以,現在已經賣得2萬多了,等賣完二發、葉子、小苗,收入一定超過3萬塊?!北P點樹頭菜收入,鍋圈山村民小組茶穩陳喜上眉梢。
茶穩陳戶,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得益于精準扶貧,喝上干凈水、住上安居房、走上水泥路、看得起病、上得起學。有了穩穩安全感、幸福感的茶穩陳,一門心思發展樹頭菜,戴上了“脫貧致富光榮戶”大紅花。
“國家政策實在好,產業扶持到家到戶,不但有補助,還免費學技術,只要用心學,上心管理,時間一到,錢就從30多畝樹頭菜上掉到手里了?!睋峤褡肺?,茶穩陳情詞懇切。
在梅花村,像茶穩陳一樣鐘愛樹頭菜的有120戶,其中茶紹昌等7戶收入達5萬元以上,其他都在1萬~3萬元。
樹頭菜屬珍稀野生蔬菜,清涼脆爽,鮮嫩可口,具有與眾不同的味道,被譽為“野菜之王”“第一山珍”。這幾年,梅花村與永平縣鴻瑞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同心同向建工廠、提標準、擴規模、拓市場、壯品牌、增效益,讓樹頭菜由天然野生變成人工種植,由飯桌走上餐桌,由葉子變成票子。全村3800多畝樹頭菜,年均收入300多萬元。
小組長顯身手,千畝櫻桃用顏值贏價值
春風融融,沃野復蘇,“旺春櫻桃園”里,一株株櫻桃樹整齊排列,一串串、一簇簇正待成熟的櫻桃鑲嵌在翠綠中,個個飽滿圓潤。
“瞧!這些‘紅燈’,特點就是色美、個大、肉厚、香甜。那片‘紅燈’,修了枝就攢勁結果。新技術、新品種,再加上高山環抱,坐地就買空賣空,收入年年都在8萬元以上?!绷钠饳烟覙?,鍋圈山村民小組組長常應花自豪不已。
在永平,人們常說“櫻桃好吃樹難栽?!边@是因為櫻桃樹是一種需要“冬眠”的樹,睡飽了,花盛果豐,反之不然。
條件如此苛刻,在高寒冷涼的鍋圈山,櫻桃為何能香色俱佳呢?
“一靠政策,二靠改革,三靠技術?!贝妩h總支書記楊永發娓娓道來——
政策是核心。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造血式”產業幫扶,幫到點上、扶到根上、暖到心坎上,群眾從根根上富起來了。
改革是動力。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濟林木(果)權證核發暨抵押貸款等,釋放出的“資源變成資產,資產變成資金”改革紅利,激發村民內生動力。
技術是關鍵。過去由于品種問題,樹高果小。農技專家對癥下藥,實施“高接換頭”技術,更換新品種。優質品種迎來廣闊的發展“錢”景。
望著成片蒼翠的櫻桃林,永平縣政協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尹建波感慨:“抓產業,示范為要。發展鄉村產業,短期靠幫扶,長期靠群眾內生動力。常應花示范帶動180戶農戶種植3000畝櫻桃,戶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難能可貴?!?/p>
大學生施抱負,萬盆多肉帶來穩穩的幸福
春日暖陽下,“永平心馨花緣花木盆景園”多肉植物向陽生長,80后大學生茶紹鋮流連其中,愜意一笑,溫馨舒服,不愧是“多肉王子”。
茶紹鋮2011年西南林業大學畢業后,入職玉溪一家園藝公司,觀察到自己偏好的多肉植物市場火爆,深受人們喜愛,正成為年輕人的時尚新寵。
2014年茶紹鋮毅然辭職回到鍋圈山小組,向著幸福進發。
“第一次購進的多肉苗幾乎死光,損失太慘重?!辈杞B鋮首戰失利,鍋圈山的氣候、氣溫、濕度給了他重重一擊。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夜以繼日觀看網絡視頻教程,接二連三外出參觀學習,精挑細選適宜品種培育、種植。時光緩緩向前,新花月錦、彩虹、翡翠等一株株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的多肉植物茁壯成長。
“永平心馨花緣花木盆景園”,一個全自動化溫室大棚。鐵架上下兩層,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花盆,盆中的多肉植物,肉嘟嘟、圓滾滾,千姿百態。
“從幾十個品種到400多個品種,從幾千盆到4萬多盆,從零客戶到上千客戶,從線下銷售到線上線下同步營銷,這就是我的成績?!彪S著“美好愿景”一步步變為“現實圖景”,茶紹鋮獲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計劃著將多肉和花盆搭配起來,搭建一個展廳;另外,還要繼續挑戰自己,選出優異的父本和母本,嘗試著通過雜交培育更好看、價值更高的‘混血肉肉’?!闭业搅俗约旱陌l展坐標的茶紹鋮,心中在放飛一個別樣的“富春山居圖”。
職高生展作為,甘當肉牛養殖“店小二”
“哞—哞—哞”,走進梅花村荒田小組“永平縣達泰家庭養殖農場”,一排牛舍整齊佇立,毛色亮澤的肉牛,條條膘肥體壯,叫聲陣陣……
“前不久剛賣了15頭,總共賣得28萬?!鞭r場主字陳新一邊給快要生小牛崽的四代母牛喂糧加餐,一邊樂呵呵地說。
字陳新,現年26歲,2016年畢業于永平縣高級職業中學畜牧獸醫專業,時值精準扶貧,縣鄉黨委政府大力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一家人和著惠民惠農政策同頻共振,多方籌措資金90萬元,種草料、建牛舍、購牛犢,開啟了生態肉牛養殖之路。養殖經驗不豐富,他買來大量書籍“加油充電”;疾病防治技術欠火候,他與專家遠程交流,向當地養殖戶請教;大量糞便產生的污染問題,他流轉土地種草種包谷,變廢為寶。
汗水會發光,他的養殖“事業”穩健前行,肉牛從2017年10頭增至2023年50頭,西門塔爾牛改良代數從一代到四代。
“改良代數越多,品種就越純,長得就越快,出肉就越多。吃一樣的料,長相同的天數,四代牛要多長肉、多賺錢?!庇形幕?、懂技術、會經營的字陳新,每年10多萬元養牛收入,讓家人喜在心上,也讓“不敢養、不會養”的村民放下包袱跟著養。
如今,坐上梅花村肉牛養殖“頭把交椅”的字陳新,建起養殖微信群,當起了肉牛養殖“店小二”,帶動全村發展肉牛1017頭。
記者手記
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梅花村最大的改變是一批“新農人”變身“興農人”,他們“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幫著村民賺”的勁頭,激活了村民致富的決心和方法。全村3800畝樹頭菜、3000畝櫻桃、1017頭肉牛均衡到222家農戶,每家每戶擁有17畝樹頭菜、13畝櫻桃、4頭肉牛,這在全鄉乃至全縣都是“冒尖戶”。梅花村是北斗鄉的縮影,是永平縣產業興旺的“星星之火”。
總監審:姚卜成
監 審:韓世雄
責任編輯:胡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