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市:弘揚“三種精神”激勵謀事干事成事的斗志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基層主題教育時再次重申:要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激發干事創業熱情。黨員干部要在謀事、干事、成事過程中,把握“底色”、“底線”、“底氣”,做到忠誠于黨、忠實于法、執政為民,在新時代謀新篇布新局中貢獻力量。
建設“五美”秦東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近年來,潼關縣秦東鎮搶抓創建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鎮的歷史機遇,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出形象、五年基本建成”的總體設想和圍繞建設“凈美、精美、秀美、和美、富美”五美秦東的總體目標
劉曉山:打造有機品牌 引領高質量發展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苯ㄔO農業強國的關鍵是鄉村振興,怎樣實現農業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發展有機農業是重要途徑之一。
廣東東莞市:用“紅色、本色、底色”繪制“黨建”新畫卷
今年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不斷走深走實。深化理論武裝,落腳點是回歸具體行動、回歸實踐成果。我們要以“齊步”標準當標尺、“跑步”頻率當標速、“正步”規范當標準,用“紅色、本色、底色”共同繪制黨建實踐新畫卷。
蔡紅軍:為什么說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2020年,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
貴州水城:探索推行“466”工作法,多維度 助推脫貧成果不斷鞏固拓展
水城區通過“466”工作法不斷深入拓展,干部作風不斷改善,“3+1”保障水平、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增強,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
安徽金寨全軍鄉:發展庭院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
近年來,全軍鄉認真落實全縣庭院經濟發展工作部署,以強村富民為目標,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帶領群眾實現增收致富的突破口
中央財辦等部門印發《關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廣浙江 “千萬工程”經驗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千萬工程”是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載體,推廣“千萬工程”經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關于加強審計監督作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加強審計監督,是審計機關的重要職責和任務,是審計監督推動政策落實、維護群眾利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以審計監督為導向,深入揭示影響鄉村振興政策落地見效和鞏固脫貧成果的體制機制問題與管理漏洞,確保民生政策落實到位,助力鄉村振興。
民政部關于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發揮地名工作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全面提升鄉村地名建設水平,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決定開展“鄉村著名行動”。
寧夏中寧:恩和鎮盤活閑置農房“小切口” 做好共同富?!按笪恼隆?/p> 2023-07-17
寧夏中寧縣恩和鎮在盤活用好農村閑置資產上創新思路、探索出路,將60余套空置房屋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并購置床鋪桌椅、廚房設備和消防器材等設施
湖南湘西州:緊扣“四舉措”提升“雨露計劃”工作實效
湖南省湘西州緊緊圍繞目標任務,堅持把“雨露計劃”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緊扣建章立標、政策宣傳、嚴格審核、排查監測“四舉措”,幫助脫貧家庭新成長的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
國家鄉村振興局等三部門關于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的指導意見
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提升農村地區電力保障水平,是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商務部等16部門關于印發《2023年家政興農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
挖掘先進典型,總結經驗,支持家政企業參與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支持參與家政興農工作的先進個人和集體申報“五一巾幗獎”“巾幗建功標兵”“青年文明號”等榮譽,提升家政興農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增強家政服務員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
安徽六安:全面推行“三三三”模式 創新經營性扶貧項目資產管理
近年來,安徽省六安市高度重視經營性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工作,在原“三定四管”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全面推行“三三三”管理模式【即“三色預警”“三單管理”“三化目標”】,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53.44億元經營性扶貧項目資產開展了全面管理,打造經營性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升級版”,有效提升了資產收益率,有力促進了脫貧群眾增收。我市資產平均年收益率由2020年的6.89%提升至2022年的8.64%,提高了1.75個百分點。2022年度六安市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7686元,位居全省第一。
寧夏:筑牢“五位一體”鄉村治理組織體系 凝心聚力共建搬遷安置點和美家園
寧夏回族自治區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鄉村治理作為重中之重,不斷強化黨建引領、夯實基層基礎,推動形成以黨的組織為核心、政府組織為主導、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組織為紐帶、經濟組織為支撐的“五位一體”安置點鄉村治理組織保障體系,著力構建組織健全、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和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美家園。
寧夏賀蘭縣:“五組共治”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寧夏賀蘭縣在易地搬遷安置區組建基層治理、產業項目、糾紛調解、鄉風文明、環境整治五個功能性黨小組,探索建立“五組共治”鄉村治理新模式,豐富和拓展了黨領導下的村民民主自治實現形式,推動安置區鄉村治理全面提質增效。
甘肅永靖縣城北新村:“小田變大田” 村集體經濟發展走出新路子
劉家峽鎮城北新村位于甘肅省永靖縣縣城北部,占地2.98平方公里,這里集中安置了來自縣內東西山區12個鄉鎮35個村1208戶、5010名群眾,是全縣最大庫區移民安置村和易地搬遷安置村。近年來,城北新村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富民強村的重要抓手,緊緊圍繞“科技興農、產業致富、生態文明”的發展目標,立足村情實際,創新思路舉措,培育富民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走出了帶動搬遷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受到了國家和省市領導的肯定。
【鄉村振興看湖南】千里赴浙取真經,學思踐悟促振興
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高全市鄉村振興系統干部政策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借鑒浙江省鄉村振興先進典型經驗,推動全市鄉村振興工作,6月1日至7日,衡陽市鄉村振興系統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暨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在浙江大學舉辦,市、縣鄉村振興局負責同志,市直有關成員單位業務科室同志以及鄉村振興省級示范鄉鎮負責同志等40余人參加培訓。
陜西紫陽縣:“兩個精準”守牢返貧底線 夯實振興根基
陜西省紫陽縣為加快推進三農工作實現“三個轉向”,緊扣“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主線,鼓勵廣大農戶大力發展產業、積極參與就業,創新實施“產業幫扶精準到戶、就業幫扶精準到人”,確保群眾產業就業穩定增收,降低了規模性返貧風險,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效、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夯實基礎。
關于湘西州農民和脫貧戶收入及如何持續增收的分析與思考
關于推動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的思考
湖南辰溪:“六自”模式譜新篇 和美鄉村入畫來
陜西嵐皋縣:全面推行“醫療互助”降低因病返貧致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