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城:駐村解民憂 古村煥新顏
湖北省通城縣鄉村振興局定點幫扶靈官橋村,以實際行動解決村民的困難和需求,致力于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湖北宜都楊家畈村:黨建引領“五起來” 鄉村振興書新篇
近年來,湖北宜都市紅花套鎮楊家畈村緊緊抓住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與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主要內容的 “筑堡工程”,通過優強黨建引領、創建網格支部、興辦民生實事、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把村級要事化作一樁樁好事實事
云南永平十字口:夢里原鄉 和美鄉村
“你以為你站在人生最高峰,其實你在最低處;你以為你站在人生最低谷,其實你在最高峰?!边@是云南省永平縣十字口一道耐人尋味的風景。山下看,這里是山之最高點,路之終點;山上看,這里是通往另一座高山的最低點,另一條路的起點。
云南省永平縣水泄鄉獅子窩村:千人養一樹 一樹養千人
水泄鄉獅子窩村是一個彝族村寨,位于云南省永平縣寶臺山國家森林公園南側,距縣城108公里,下轄馬拉羊、蕨壩山、大河溝、阿六山、核桃坪、黃草壩等15個村民小組,這里獨特的立體氣候,養育了上千株古茶樹,它們全都佩戴著300年、500年、1000年、1500年或1800年的樹齡標識牌,呈單株生長或陣列叢生在田埂地邊。
湖南辰溪縣錦濱鎮:小景觀微改造 一路風光一路景
今年以來,錦濱鎮下足“繡花”功夫,按照“微景觀,精提升”思路,鎮村聯創,積極動員全鎮力量對省道沿線進行靚化提升,持續發力打造“一路風光一路景”的省道錦濱路段風景線。
湖南蘇仙: “小事大辦”做“加法” 推進農村廁改提質升級
湖南省蘇仙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農村廁改作為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聚焦“小事大辦”做“加法”,加快推動農村生活從“將就”如廁到“講究”如廁轉變。
湖北十堰茅箭東溝村:擦亮“紅綠藍”底色 繪就鄉村振興富美畫卷
東溝村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南部山區茅塔鄉,村內山清水秀、四季花香,素有“車城后花園”的美譽,是集紅色文化、綠色經濟和藍色發展為一體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近年來,東溝村堅持“黨建引領村莊治理促進鄉村振興”總體思路,深化“一引雙興三創四融五聯”發展模式,通過紅色底蘊“搭臺”、生態旅游“唱戲”,走出了一條以紅色文化為“魂”、綠色產業“基”、藍色治理為“韻”的發展新路子。
內蒙古包頭市土默特右旗美岱橋村: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美岱橋村在全面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利用自身資源優勢,著力寫好經濟發展、鄉風文明、環境整治“三篇文章”,逐漸探索出一條兼顧融合發展之路。
黑龍江拜泉縣: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湖北宜都市青林寺村:“中國謎語村”努力爭創 美麗宜居和美村
?“清江已截流,兩岸不出頭,山中有廟宇,人在畫中游。上到九十九,下到十八九,要是問謎語,都能說幾首?!焙笔∫硕际懈邏沃捩偳嗔炙麓逦挥陲L景如畫的800里清江河岸,全村只有4個村民小組、293戶、1065人、黨員59人、耕地1111畝。
做好“五篇文章”繪就新時代鄉村振興潼關畫卷
近年來,潼關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及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安徽臨泉迎仙鎮:環境整治不停步和美鄉村入畫來
近年來,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迎仙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現有發展基礎,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整治環境衛生,倡樹文明風尚
湖南沅陵:穿越千年的皇妃碣灘紅茶
?半盞春茶對月開,一縷清風具香來。三月中下旬,位于湖南省沅陵縣清浪鄉“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之一的皇妃碣灘高山有機茶園伴隨著春風飄來了縷縷茶香。
云南省永平縣梅花村——“新農人”齊顯神通 “振興路”越走越闊
?是什么菜,“種”在樹頭上,讓舌尖與心尖一齊撒嬌?是什么肉,不飽口福專飽眼福?是什么桃,用顏值創造價值?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神奇之事接二連三涌現在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北斗鄉梅花村!
山東青島:“鄉趣中國?域見平度”項目引爆茶山游
探索創建“政企合作+數字化營銷”賦能鄉村振興模式,打造農產品和紅色文旅農旅精品,促進農民增收和新農村發展。
模范村:“領頭羊”帶來“喜洋洋”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祥周鎮模范村于2016 年整村脫貧摘帽,2019 年貧困人口全部“清零”。
河南鶴壁崗坡村:崗上坡地生金 崗下畫景變現
鶴壁市淇濱區崗坡村抓住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針對山崗地薄的實際情況,創新思路、因地制宜發展“坡地經濟”,闖出了一條利用澗水坡地發展“特色種植+鄉村旅游”的新路徑
湖南鳳凰:菖蒲塘村我們的水果甜,日子更甜!
在鳳凰縣菖蒲塘村,百果園里獼猴桃、柚子、刺葡萄,一片接著一片,隨著山勢鋪開,綠意盎然。這架多旋翼無人機,正在果園上空忙活,科技也改變了農民種水果的方式。
河南山城區:妙用“加減乘除”法 繪就鄉村幸福景
在山城區石林鎮,從一處美向全域美、從一時美向持久美、從外在美向內在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的轉變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北堤村:與水共生,因水而興
北堤村東臨荊江干堤,地勢低洼,溝渠眾多,由于地處兇險的荊江分洪段,一度是遠近聞名的“水窩子”“窮窩子”。近幾年,北堤人與水共生,變水患為水利,鑄就強村富民之路,村莊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西藏自治區醫保局駐村幫扶打造實驗“互助田” 探索“惠農路”
胡福先:駐村七重奏 奏響振興曲